创新体制机制 激发生机活力

2015-06-12 11:12:42 来源:  评论:0 点击:  收藏
  创新体制机制激发生机活力
 
  ——“学习深圳”系列报道之五
 
  □本报记者赵新颜通讯员贾少青
 
  李克强总理今年1月在深圳考察时强调,没有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就无从依附。
 
  创新涵盖方方面面,但制度创新是重中之重。深圳推进科技创新,不是立足于打造强势政策,而是着眼于提供公平、高效的服务,合理确定市场边界,形成一整套创新的顶层制度设计,打造出让企业快速发展的肥沃土壤。
 
  深圳在制度设计中的新思路、新理念、新模式以及深圳发展的新变化、新成就,让新乡考察团充分领略到制度创新给深圳带来的活力。
 
  完备的顶层设计,体现了深圳推动创新的战略定力和前瞻性布局深圳注重战略规划引领,2008年成为首个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之后,从政策和规划层面大力加强创新体系顶层设计。他们制定出台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1+4”文件,实施全国首部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率先发布促进科技创新的地方性法规,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振兴规划和政策,引进高层次人才政策等系列文件。2012年,深圳市又出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1+10”政策文件,其中,市委、市政府《关于努力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决定》,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城市的主导战略。2014年5月,国务院批准深圳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后,深圳又在搭建组织架构、编制发展规划、法规政策创新、科技体制改革等方面出台了系列举措。
 
  参加了此次考察的市科技局局长刘玫琳深有感触地说,深圳完备的制度体系打破了部门的壁垒,运用“组合拳”,推动科技政策与产业、土地、金融、人才等政策有机衔接,形成指向清晰的政策导向和政策效应。
 
  围绕推进科技创新的一整套顶层制度设计,充分体现出深圳的战略定力与前瞻性布局,正是这样的战略眼光和对科技创新的持续而为,深圳转型取得了巨大成功。目前,深圳“卖地金额”占财政收入不足一成,去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0.3%,突破2000亿元大关,已经超过广州市近800亿元;深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5645亿元,占全市GDP35.3%,科技创新真正成为了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科技投入方式的创新,体现了深圳小政府、大服务的理念和强烈的市场意识
 
  深圳在服务企业、服务市场的工作标准和方式上有强烈的市场意识、法治意识,在全国率先启动科技体制改革,在改革中始终将市场化和法治化贯穿于全过程,使“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科技创新领域得到率先体现。
 
  为放大财政资金效应,深圳出台全国首个《科技研发资金投入方式改革方案》,利用财政资金引导、放大和激励作用,全面撬动资本要素投向科技创新,已初见成效,使深圳成为国家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的先行区。其中,通过银政企合作贴息,政府以5000万元成功撬动了近20亿元银行资金投向科技中小微企业,财政资金被放大了近40倍,为有效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提供了新路径,通过股权有偿资助,将以往的政府无偿资助改为阶段性持有股权,有效实现财政科技资金的保值增值。
 
  为促进科技管理模式创新,深圳在全国率先构建了市、区统一的科技管理信息化系统,推进科技管理的公正、公平、公开、规范和高效。深圳100多亿元科技经费项目实现了网上征集、申报、受理、专家评审、现场考察、合同签订以及资金拨付“一站式”服务。同时,率先在全国实行项目专员终身责任制,完善专家评审评估决策参考机制,优化专家评审体系,健全听证公示、社会咨询、专家论证和效果评估制度,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市高新区管委会主任王学胜认为,深圳在产业扶持过程中,政府既不直接给企业资金,也不参股,创造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创新环境,也确保了政府权力不越位。
 
  走在科技前沿的深圳,如一本耐读的书,字里行间皆有学问。考察中,封丘县委书记李晖随笔记下:深圳不单纯为某个企业解决资金难题,而从顶层制度服务体系建设入手,注重通过市场化的办法,健全利益分享机制,在搭建投融资平台上下工夫,也增强了政府的吸引力、向心力、服务力。
 
  产学研结合新机制,推动了科技型企业发展壮大
 
  “应该为创客们提供什么样的融资服务?”走进柴火创客空间,市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主任宋丽萍不仅被浓厚的创新氛围所感染,还不停地咨询科技服务平台运作机制。“这是一种全新的科技孵化器,这里有一整套的筑巢、育苗、造血、利器、蓄金等制度设计,为心怀梦想的创新制作者提供了自由开放的协作环境!”首次到深圳考察的她抑制不住地兴奋。
 
  深圳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作用,积极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定制式”的贴身服务。围绕产业特色和需求,引导骨干企业与优势科研院校组建产学研战略联盟,先后组建了下一代通讯、数字电视、先进电池与材料等5家战略联盟,汇集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综合优势,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大力推动成果转化,引领了重点产业的技术创新。创建虚拟大学园体系,通过网络和各大学衔接,突破地域限制,有效利用了国内外知名院校的优势资源,在技术创新、人才培训、成果转让、风险投资等方面产生了“聚合效应”,目前,已孵化出500多家企业,促成了1000多项校企合作项目。健全产业联盟机制,制定了生物、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创意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振兴发展规划与政策,设立了180亿元专项资金,规划建设12个产业基地和11个产业集聚区。目前,科技型企业已成为深圳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全市科技型企业超过3万家,其中产值超10亿元的157家,超亿元的1203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742家。
 
  深圳建立了企业主导技术研发机制、科技型企业培养机制、科技开放合作机制,促进了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向企业流动,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将研发、生产和市场形成了有效对接,推动大量集聚的产业支撑了深圳高端创新的基础。
 
  学习借鉴经验,以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深圳归来,每一位考察团成员都深感压力巨大,不约而同反观自身,查找差距,寻找方向。
 
  刘玫琳介绍说,深圳在体制机制创新中所做的一些工作我们也在做,但还有一部分是在完成规定动作,标准不高、体系不完备。目前,由于政策措施缺乏顶层设计理念,制度创新没有触及根本,使得我市的创新政策碎片化、缺乏创新性、尚未形成完整体系,尚未激发出创新驱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部潜能。
 
  刘玫琳建议,要学习深圳在加强顶
 
  层制度设计方面的经验做法,进一步建立健全自主创新的组织领导机构,切实形成政府主导、多部门协同的联席工作机制,不断完善鼓励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
 
  深圳创新科技计划管理机制的经验同样令人振奋。王学胜认为,要从制度和机制入手,加快科技计划和项目管理改革,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开放共享和高效利用,着力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
 
  “要培养一支科技型创新队伍,为科技创新提供智力保障。”王学胜、李晖、刘玫琳等众多考察团成员均认为,建立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应快马加鞭,并建议积极开展对外科技合作,建立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培育机制,支持各类创新主体与外市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业开展研发合作。注重发现、培养和造就一批创新型科技人才,围绕全市重点产业和科技优先发展领域,用产业聚集人才、以项目吸引人才、靠事业留住人才,打造创新团队。
 
  记者采访市金融办主任周济迅时,他正在撰写心得体会。连日来,他不无感慨地向金融界同仁道出心里话:我们在服务上的差距、创新上的差距、精神状态上的差距,让人深感压力巨大。深圳市各类金融产品创新其实我们也在做,但是深圳没有停留在这个层面,他们进行了创新、升级。如果我们的工作再深想几步,多创新几步,那将会是另外一番景象。下一步要加快推进科技与金融融合,完善支持科技创新的金融财政体系,支持有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国内主板和中小企业创业板上市,加强金融机构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为企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
 
  “一个自由宽松的学术环境、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会让科技人员舒心创新、尽心创新。”深受深圳创新文化感染的市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李立勋表示,今后工作中,高新区将进一步健全机制,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成果展示、创新创业大赛、创业交流等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以营造鼓励创新、支持创业的良好氛围。
 
  从深圳速度到深圳质量、从深圳制造到深圳创造,戮力前行、久久为功的体制机制创新,开启了深圳发展的新篇章,也激发了新乡人的勇气和智慧,常新新乡必将开启创新驱动发展新的征程。
责任编辑:焦耀

关于 生机 体制 活力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