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功于党 归功于民
王振平
吴金印同志扎根基层40多年,带领群众治山治水,修水库、造良田、绿化荒山,走“三化”协调发展道路,兴建产业集聚区,为卫辉市狮豹头乡和唐庄镇的经济发展、人民富裕作出了突出贡献。狮豹头乡的青山绿水,唐庄镇的艳丽桃花,都见证了吴金印同志的辛劳;挖掉穷根的山民,住上别墅、开上轿车的群众,心中都铭记着吴金印同志的功绩。
吴金印同志功在太行、功在民心。多年来,党和政府也给了吴金印同志许多荣誉。吴金印同志先后被省委命名为“学习焦裕禄的好干部”、“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1996年,中组部授予他“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光荣称号……
面对荣誉,面对媒体的报道,吴金印同志不但没有飘飘然,反而感到非常不安。他说:“我自己总觉得没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只是按照党的要求做了一些应该做的工作……几十年来,我所取得的成绩,都是党正确指引的结果,都是广大群众大力支持的结果。如果说有成绩的话,这些成绩首先应当归功于党,其次应当归功于广大人民群众、归功于跟我一同干事创业的所有干部。”(见9月13日《新乡日报》)
有功不居功,永远勤勉、谦逊地为党工作、为人民谋利益。吴金印同志的所作所为,表现出一个真正共产党人的崇高品质和无私情怀。
群众的感情最真挚。当地群众一次次把吴金印同志的名字刻在大山上,却一次次被吴金印同志凿掉。今年夏天,趁着吴金印同志出差,唐庄镇的群众在该镇西山景区最高处的岩石上,刻下了“吴公山”3个大字。吴金印同志回来看到后急得脸都红了,他说:“难道这山是我一个人绿化的?这坡是我一个人改造的?如果一定要刻字纪念,那就应该写成‘唐公山’——‘唐公’就是唐庄公民、唐庄公众。”
白居易做过杭州刺史,他有功于民,百姓将他任期内所筑之堤称为“白公堤”;苏东坡做过杭州知州,在他主持下,群众疏浚西湖,堆泥筑堤,该堤名为“苏堤”,“苏堤春晓”为“西湖十景”之一。吴金印同志在基层工作44年,仅在狮豹头乡工作时,他就带领群众战胜艰难险阻,打通6个山洞、筑起85道大坝、建起25座水库、架起8座大桥。就文学成就而言,吴金印同志没法与白居易、苏东坡相比;就为当地群众办实事而言,吴金印同志胜过白居易、苏东坡千万倍。然而,为什么狮豹头乡、唐庄镇没有“吴公山”、“吴公坝”、“金印水库”?因为共产党的优秀干部从来不把取得的成绩归功于自己,而是归功于党、归功于人民。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