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娟
1月2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4516.1亿元,比上年增长4.1%。
2020年,受疫情冲击,一季度利润同比大幅下降36.7%,随着“六稳”“六保”任务不断落实落细,企业复工复产水平稳步提升,二季度利润增长4.8%,增速实现由负转正,三季度增速回升至15.9%,四季度进一步加速至20.8%。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魏际刚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20年世界工业格局受到很大冲击,但中国工业企业表现非常不错,保持了4.1%的增长,显示出了较强的韧性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总体发展态势良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中小企业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马淑萍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2020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正增长与我国是主要经济体唯一正增长的国家大背景有关。同时,我国的应对联防联控政策机制做得好,企业恢复运行也比其他国家快,因此承接了一部分其它国家的生产制造,对促进我国工业企业恢复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
她分析认为,去年跟医疗、防疫相关的特种装备产业增长非常快,包括高端医疗装备、生物制剂、口罩等行业的带动作用很大。基础设施投资加大,带动了上游钢铁等原材料产业、机械工程机械装备的发展。生产工作方式发生变化,线上线下模式发展迅速,带动了通讯领域的增长加快。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高级统计师朱虹在解读工业企业利润数据时表示,2020年,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持续稳定恢复,企业盈利实现了快速企稳、持续向好。同时也要看到,工业企业仍面临着应收账款较快增长、库存增加和现金流压力较大等问题。2021年,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畅通经济循环,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把握好政策时度效,不断巩固工业经济稳定恢复态势,实现“十四五”发展良好开局。
马淑萍认为,2021年的发展趋势应该会更好。一方面是我国有效的疫情防控给了企业稳定的发展环境,也使外资对中国增强了信心,愿意继续在中国投资,这是中国经济发展很好的稳定器。另一方面,通过这次疫情意识到了我国产业发展的短板,补短板的一系列行动会使我们的产业链更完善,促进企业更多地投入到技术创新中来,进一步提高整个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下一阶段,要注意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问题。现在很多地方在做先进制造业的规划,都是出于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的原因。但是要做好结构调整,一定要提高创新能力。”她认为,“卡脖子”技术是影响我们产业升级的关键环节,但是要解决“卡脖子”技术需要一定的时间,因为涉及到基础研究,不是单个企业能够做好的,需要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一起共同努力。同时也要加强发挥产业平台的作用,为解决“卡脖子”技术起到促进作用。
魏际刚认为,去年在疫情的冲击下,我国工业企业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暴露了出来,我国工业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无论是规模的区域扩张,还是结构的优化、质量效益的提升,整个制造业升级在强国目标指引下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目前的问题主要是结构性问题。”他认为,现在产业的发展规律已经从单一企业向供应链产业链这种方式发展转变。在这种情况下,要从链条、系统、生态、体系、结构多个维度来审视我们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比如质量效益不高的问题,绿色化改造的问题,构建未来大生态以及对下一代新未来产业和新兴产业加快推进和战略部署的问题。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