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 雯
近期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再次向市场释放了货币政策未来走向的关键信号。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在发布会上表示,“2021年,稳健的货币政策会更加灵活精准,合理适度,继续保持对经济恢复必要的支持力度”“会坚持稳字当头,不急转弯”。
中小微企业的及时雨
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明显加大。2020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0.1%,比上年末高1.4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累计新增19.6万亿元,比上年多增2.8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3.3%,比上年末高2.6个百分点。货币、信贷增长基本实现年度目标。
信贷结构优化,制造业企业、中小微企业贷款持续发力,金融对实体经济重点领域的精准支持力度加大。2020年,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长35.2%,比上年高出20.3个百分点,增速连续14个月上升;普惠小微贷款增长30.3%,比上年高7.2个百分点。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明显下降。2020年末,全国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61%,比上年末下降了0.51个百分点,创2015年有统计以来的最低水平。
融资贵是影响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一大痛点。“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造成重大影响,前期完不成订单,后期找不到销路,想转变经营模式必然遇到资金不足的问题。”广州嘉宜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汪红梅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公司一直做外贸业务,俄罗斯是主要出口市场,疫情发生后国际物流不畅导致公司生产线几乎停滞,经营一度难以维系。
“我们之前已在主动降低外销比例,但经营转内销就需要重新打版,这期间会产生不少费用。除这部分损失外,重新铺设国内销售渠道的营销经费、内销的检验报告、各种税费等也是需要承担的成本。国内像我们这样的中小微外贸企业不在少数,如果融资成本没有调整,对于行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汪红梅说。
国家的金融政策给企业送上了一剂“止痛药”。
“好在政府及时关注,广州市企业转贷服务中心帮我们落实了短期周转资金。这比其他渠道的‘过桥贷’成本更低。关键是有政府的引导和保障,我们可以更安心地放手一搏。”汪红梅介绍,目前公司的产品已通过内销各种测试,网络销售渠道已基本打通。
结构性工具继续护航
公开数据显示,去年小微企业融资取得了“量增、价降、面扩”的显著效果,截至2020年年底普惠小微企业余额15.1万亿元,同比增长30%;2020年全年共支持3228万家经营主体,比上年增加524万家。
“近年来,政府一直在通过金融手段鼓励和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尤其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方面作出了不少努力。”中国人民大学助理教授王鹏在接受采访时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此前由于小微企业没有充足的抵押物和抗风险能力,金融机构不愿意向这些企业提供融资、贷款和授信等一系列服务,这就导致了小微企业贷款、融资等业务的风险成本高。而政府的参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金融机构的风险成本,让小微企业更易获得融资。
王鹏进一步表示,从小微企业自身发展来看,这些金融手段能够直接降低融资成本。此前在没有相关政策的情况下,小微企业直接向较大规模的融资机构寻求融资、贷款、授信等援助具有一定难度。这些企业一般都需要通过增信机构对其进行增信,从而达到融资机构所需要的水平。这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小微企业的信用,但也增加了其投入成本。“换句话说,因为中间增信环节的存在,原有的信贷成本会大幅增加,给企业造成较大的经济负担。直接融资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这种问题。”
“从技术化路径应用来看,这些金融手段能够降低融资成本和提高融资效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科技被应用到金融行业。政府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通过技术化的方法也可以有效地规避一些成本并提高工作效率。”王鹏说。
陈雨露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和精准滴灌的信贷政策,发挥全国应收账款融资平台、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平台的支持作用,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