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河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每个河南人应该都能说出来几样。但是,这些瑰宝不应该只活在我们的记忆里。如何去保护和传承?这是我们志愿服务队一直以来坚持的动力。”11月23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志愿服务队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据统计,河南现有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3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25个,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728个。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诠释着中原文化,展现中原历史,诉说中原文明,描述中原人物。
用一杯清茶让中外师生流连忘返
“这茶好香啊!让我也闻闻。”在郑州西亚斯学院国际文化节现场,文化传承人正在为一群好奇的小朋友展示茶制作技艺。洗茶泡茶,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淡淡茶香扑鼻,屡屡舒畅入心,高超的茶艺技巧让围观的人赏心悦目。
为了弘扬河南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近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志愿服务队走进郑州西亚斯学院,联合河南省文化馆、河南省美术馆举办了郑州西亚斯学院第23届国际文化节暨河南省优秀民间艺术展演活动。
在郑州西亚斯学院中国日活动中,不只是茶艺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孟津剪纸、朱仙镇木版年画、面塑、宋氏风筝、少林武术、木偶戏、香包、编发、冬凌草茶制作技艺、书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吸引了很多青年人的关注。一位穿着汉服的小姐姐成功“吸引”了留学生们的注意,纷纷请求拍照留念。
郑州西亚斯学院代理校长赵予新在与志愿服务队交流时表示:“国际文化节以‘扎根中国、融通世界,立足时代、面向未来,努力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高层次人才’为宗旨。”他希望学校可以和志愿组织多结合举办这样的活动,让中外学生能通过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跨越国家、民族和语言的界限,充实自我、提升自我、展示自我。
用一碗胡辣汤满足新疆非遗展观众的味蕾
肉之鲜、菜之鲜、麦之鲜,不腻、不腥,久闻不厌,回味隽永——这是河南“著名”特色早餐逍遥胡辣汤的特点。对很多河南人来说,一碗热辣香浓的胡辣汤,是舌尖上根深蒂固的味觉记忆,是魂牵梦萦的家乡味道。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志愿服务队参加了由文化和旅游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的“新疆是个好地方”援疆19省市非遗展,组织唐三彩烧制技艺、钧瓷烧制技艺、买氏中医外治法、孟津剪纸、中原香包、逍遥胡辣汤制作技艺等非遗项目参加活动。非遗传承人现场创作、展演,让来自全国各地的参展观众现场体验制作工艺,品尝中原美食。在展览中,刚入选国家非遗名录的逍遥胡辣汤,更是获得参展观众的一致好评:“太上头了,这香辣味让人停不下来!”
嗅闻祈福的香包,观赏梦回大唐的三彩艺术,触摸壶仓钧瓷茶器的温度,感受中医外治疗法的神奇,体会逍遥胡辣汤食材的多样性,最后再动手体验一把孟津剪纸的魅力,参展观众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志愿者表示:“引导公众参与到非遗保护传承中,把非遗融入生活,让非遗不仅成为看得见的风景,更成为能够带得走的情怀。”
用一块月饼让青少年沉浸式体验非遗文化
“双减”之后,如何帮助孩子做好“加法”?为了提高青少年对文化遗产的认知水平和保护意识,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志愿服务队在郑州举办“品尝月饼品味非遗 品鉴中秋”特色传统文化活动,来自多所中小学的学生和社区居民参与活动,进行了一次沉浸式非遗文化体验。
“称重后,把面好好揉一揉,包上馅。”“手放在下面,把模具朝下使劲一磕月饼就出来了。”活动现场,同学们亲自体验了月饼的制作工艺,在老师手把手教导下,一个个饱满软糯的月饼就成型了。看着自己包的月饼在烤箱中慢慢烘烤至金黄,甜香四溢,大家既开心又满足,动手欲望大大增强,直呼还要再做一个!
吃过月饼,志愿者又带着他们尝试了朱仙镇木版年画、黄河澄泥砚、民间剪纸、面塑制作等传统技艺,非遗的魅力令现场孩子赞叹不已:“太有意思了,这是咱们河南的传统手艺,我们也学会了!”
夫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为了积极地宣传、展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传统,守住文化根脉,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一直倡导:要通过文化活动让年轻一代走进非遗、实践非遗,进而喜爱非遗、传承非遗,不断激发非遗的内在生命力和时代感召力,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得宜、后继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