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到了,请大家进微信群直播课堂,开始上课!”9月9日上午8点30分,西峡县石界河镇烟镇小学迎来了新一天的网课教学,校长兼一年级数学、二年级语文老师王宜臣在学校微信群中安排着教学任务。
“上网课的劳动量比平时要大得多!既要认真备课、按时讲课,还得不时检查课堂纪律,课后还要反馈作业完成情况。”王宜臣告诉记者。
烟镇村是老界岭脚下的一个小山村,全村10个村民小组都位于大山深处。1981年春,王宜臣高中毕业后在家待业。“臣娃,学校缺老师,你到学校教书吧,娃们只有上学才能走出这深山啊!”在时任村党支部书记、他的父亲王正堂的劝说下,18岁的王宜臣走进村小学成了一名临时代课教师。“我先后成为民办教师、公办教师,到今年已经40年了,我教的第一批学生已经50岁了!”王宜臣微笑着说。
曾经,王宜臣的家庭负担很重,好心人劝他另谋出路。“我想着一辈儿要比一辈儿过得好,立马就坚定了从教的决心!”王宜臣说,“能教书育人是俺最大的幸福!”
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要有一桶水。为教好体音美课,他自费买来了口琴、笛子和二胡等乐器进行练习,并积极参加线上线下学科教学培训,运用计算机制作课件辅助教学,疫情期间运用钉钉、微信等软件进行直播教学。因计算机操作娴熟,他被周边学校的老师们称为“业务片长”。
烟镇小学有单亲家庭学生、贫困学生和留守儿童。小森浩因家庭变故,与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每周上学时,王宜臣都到他家里接他,生病时领他看病买药,尿床时给他把被褥拿出去晾晒。“他虽是男老师,但孩子们都叫他‘校妈’。”同事张书伟说。
“2010年7月24日,俺村遭遇特大洪灾,他冒着生命危险,来回跑了十来趟,刚把电脑、电视等教学设备搬到安全的地方,12间校舍就被大水冲倒了。”该村党支部书记封彦柱竖起了大拇指。
“我教的学生中有20多人当上了老师,他们都回到了家乡,奋战在教书育人的第一线,他们是我的骄傲!”王宜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