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乌鲁木齐市人民公园,巍巍耸立的新疆各族人民烈士纪念碑庄严肃穆,乌鲁木齐市第四十一小学20余名学生代表整齐列队,手持白菊,在纪念碑前宣誓,缅怀先烈。
在最近发布的新疆首批革命文物名录中,新疆各族人民烈士纪念碑与毛泽民办公室及宿舍旧址、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旧址等28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和83件/套可移动革命文物一道,成为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
写满红色记忆
清明假期首日,许多市民自发来到乌鲁木齐市烈士陵园祭奠,这里安葬着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等英烈。作为新疆首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之一,这里写满了不可磨灭的红色记忆。
“革命文物是自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为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伟大复兴而奋斗,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光辉历程的重要实物见证。”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博物馆与革命文物工作处副处长王金文说,革命文物包括各类与革命运动重大历史事件或者英烈人物有关的,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
列入名录的首批革命文物类型丰富,不可移动文物包含了战斗遗址、烈士墓、陵园、纪念碑、故居等,可移动文物有票据、手稿、书籍、纪念章、生活用品等。28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中,包括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旧址等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16处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3件/套可移动革命文物中,有17件/套珍贵馆藏一级文物,包括林基路给父亲的家信、漫画木刻选集等,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高。参与首批革命文物名录评审的专家、自治区博物馆副研究员金贺介绍,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克拉玛依一号井为例,它标志着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克拉玛依油田的诞生,见证了我国石油工业发展史上的重大转折。
保护提档升级
位于乌鲁木齐市胜利路392号的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是一栋有着89年历史的二层黄色小楼,不久后,旧址旁新建的纪念馆即将开馆。
乌鲁木齐市博物馆(市革命历史纪念地管理中心)党支部副书记、馆长吐尔逊·克孜拜克介绍,新馆总建筑面积7881平方米,集展示、保护、研究为一体,目前已经竣工,预计今年5月开馆。
公布的首批革命文物名录中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大多数都经过了精心的保护、修缮和升级,焕发新生。
近年来,新疆共对30余处文物建筑进行了修缮保护。此次列入名录的多处革命旧址,正在进行修缮。
“去年,我们对乌鲁木齐烈士事迹陈列馆进行了多次局部提升改造,辅以声光电等现代科技展陈技术手段,推出幻影成像、多媒体电视屏、影视墙、场景复制、半景画等展陈形式,让参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乌鲁木齐市烈士陵园党支部书记杨军说。
伊吾40天保卫战烈士陵园埋葬着32位革命烈士的遗骸。为增强墓碑区域的庄严感,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当地政府每年都会对烈士墓碑裂纹进行修补。
“除了定期修缮墓碑外,我们按照6步一棵树的密度补植树木改造陵园外部环境。2019年,陵园内新建了伊吾40天保卫战互动展厅,征集有关保卫战的图片、烈士遗物等,进一步丰富展厅内容。”该陵园负责人吴鑫说。
让革命文物活起来
清明假期,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总支队旧址展厅迎来一批批参观者,不少人选择租借自助讲解器,接受“一对一”的讲解服务。
“今年1月,我们馆内引进无接触式讲解系统,参观人员可通过微信扫码租借讲解器。讲解器如同一部按键手机,输入展厅各区域语音导览编码,即可收听讲解音频。”讲解员卢臻说,纪念馆新增设了自助语音导览系统及VR模拟飞行设备,完善智能化服务,拉近参观者与革命文物的距离。
越来越多可视化呈现、互动化传播、沉浸式体验的产品和服务,让人们触摸到有温度的革命历史。
2020年,毛泽民烈士办公室及宿舍旧址改造升级,展陈内容更加丰富翔实。“我们增设了讲解机、平板电视和电子献花屏等多媒体设备,还从上海音像资料馆找到一段珍贵的录像,通过循环播放让更多参观者领略革命先辈的精神。”乌鲁木齐市博物馆业务部主任曹飞鸣说,保护革命文物是为了更好地利用,让革命文物“活”起来,讲好红色故事,将红色文化更好地传播出去。
4月1日,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启动“百年辉煌红色之旅”庆祝建党100周年红色旅游系列活动,并依托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旧址、毛泽民烈士办公室及宿舍旧址等红色资源,推出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参观游览各条线路的市民可获得天山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精品线路手册、红色旅游景点纪念明信片。”乌鲁木齐市天山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局长喻江陵说,将充分发挥好革命文物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热情。(天山网-新疆日报 记者刘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