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宁“牵手”省甘薯杂粮产业技术体系 共建示范基地做强甘薯产业

2021-11-02 08:42:51 来源: 大河网 评论:0 点击:  收藏
    □本报记者董豪杰

    “七山二塬一分川”,是地处豫西山区的洛宁县地理地貌的真实写照,独特的地理环境催生了红薯这一特色作物。

    近年来,红薯种植在洛宁县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今从产业扶贫到产业振兴,洛宁红薯产业需要更进一步。

    10月29日,在洛宁县甘薯产业发展论坛上,省甘薯杂粮产业技术体系与洛宁县签署协议,共建甘薯示范基地,以科技“武装”产业,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力量。

    立足产业选出适合品种

    独特的自然条件,让洛宁红薯种植红火起来。目前,该县红薯种植面积超过6万亩,年产红薯8万多吨,产值3.9亿元。

    在该县河底镇景森农业公司内,一排长桌上摆满了颜色不同、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红薯,这是省甘薯杂粮产业技术体系在此开展的品种展示。

    “这是淀粉型品种,这个是鲜食的,这是咱当地选育的洛薯系列品种……”省甘薯杂粮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洛阳农林科学院王自力研究员在现场当起了讲解员。在展示的20多个红薯品种中,既有我省科研院所选育的,也有从外省引进的。“我们要通过田间试验示范,根据产业发展需求,选出适宜当地种植的红薯品种,并以此集成配套栽培管理技术。”王自力说。

    当地种植红薯以淀粉型品种为主,由王自力团队选育的洛薯系列品种,在当地广泛种植,深受农民喜爱。

    “从产业发展角度来看,在品种选择上,可以根据市场需求适当发展鲜食型红薯。”王自力说,这也是开展品种展示、田间试验的目的之一。

    抓产业“领头羊”加速技术推广

    洛阳景森农业公司是洛宁县的红薯产业龙头企业。该公司从事育苗、种植、加工、销售的红薯产业全产业链,该公司总经理郭永仓介绍说,除了加工红薯淀粉、粉丝外,还要新建薯条、薯片生产线。随着企业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展,对红薯的需求不仅是量的增加,而且还有品种的多样化。

    在论坛上,该县向王自力等专家颁发了聘书,这对郭永仓等当地红薯产业从业者意义非凡。郭永仓说:“产业发展离不开科技,更离不开专家们‘手把手’的指导。”

    早在几年前,按照省农业农村厅“一三五五”工作机制,省甘薯杂粮产业技术体系便开始对景森农业公司开展技术服务,在品种引进、育苗、栽培管理等方面进行科技指导。

    “这不仅为企业带来了利好,也能够通过企业让更多的农户受益。”郭永仓介绍说,目前在种植端,采取的是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公司将优质红薯苗以成本价卖给农户,并以示范基地带动种植,再以保护价回收,进行深加工和销售,科技注入企业,并传递至农民,实现了多方受益。

    “从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入手,科技力量实现了快速传递,各种新品种、新技术也能高效推广应用。”王自力说

    让科技引领产业发展在论坛上,围绕洛宁县红薯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众多专家纷纷建言献策。有不少专家建议要加速鲜食型红薯的发展。

    事实上,随着加工企业、销售商对鲜食型红薯的日益青睐,当地农户已开始尝试种植鲜食型红薯。

    从淀粉型到鲜食型,不仅意味着种植品种的改变,而且栽培管理方式也要随之改变。王自力介绍说,当地农民虽有种植淀粉型红薯的经验,但缺少种植鲜食型红薯经验,因此需要配套相应的生产技术,另外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品种,同时探索地膜、滴灌等技术设备的应用。

    王自力提醒说,即使品种、技术等问题都得到解决,还要综合考虑市场等因素,根据市场变化来科学规划种植和加工,不可盲目。

    今年,除了品种田间试验外,省甘薯杂粮产业技术体系还根据洛宁当地实际情况,开展了烟薯轮作、林下种薯等模式的技术攻关。“未来,我们希望通过技术引领,让种植者增产、销售者挣钱、消费者健康。”王自力说。

 

 

 
 
 

责任编辑:杨瑞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供读者参考。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供读者参考。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