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产业 农民增收致富的希望

2021-09-30 09:55:52 来源: 大河网 评论:0 点击:  收藏

    9月27日上午,郏县烟草分公司渣园烟叶收购站正在有序收购烤烟。为确保按时完成今年的烟叶收购任务,郏县成立了烟叶收购指挥部,按照入户预检、约时定点、轮流交售以及上等烟比例控制到户等要求严格按时段、分部位收购烤烟,并成立督察组,设置公平秤,切实维护烟农利益。张鸿雨摄

    □本报记者孙玮通讯员李豪实习生孙好闯

    金秋时节,硕果累累,行走在全国重点烟区洛阳乡间处处可见层林尽染、金黄遍地的丰收景象。一片金叶子,架起致富桥。在洛阳,烟草这一金色产业早已成为助农增收的支柱产业。

    近年来,洛阳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大力支农惠农促农增收,坚持科技引领促进转型升级,提升种植水平,改革烟叶流通方式,创新探索烟区产业综合体,推动烟草产业向多元产业、绿色产业、高质量产业转型发展,让烟农轻松种烟稳稳致富,实现老百姓愿意种、工业抢着要,走出了一条“农业增效、烟农增收、生态增值”的助力乡村振兴共赢之路。

    洛阳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积极探索烟叶生产组织方式的创新,推动以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为规模化种植经营主体,以政府引导为主,合作社、职业烟农、烟草公司、工业企业、科研院所多方参与、联合开发,共同建立“烟叶+”产业综合体。

    龙头带动 产业融合

    打造洛阳烟薯产业共赢示范区

    位于宜阳县高村镇的现代烟叶产业综合体,就是以烟叶为主、协调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的园区,其运营模式为:烟草部门提供技术,政府流转土地,农业企业负责运营,农民收取土地租金并在家门口就业。宜阳县高村镇国家烟叶产业综合体就是洛阳烟草立足永久烟田保护制度,着力打造的烟薯产业集群发展新高地。

    据了解,红薯和烟草一样,不宜常年连作,对土壤的需求都是低氮、高钾。近年来,烟田普施有机肥、高碳基肥,改良后的土壤更适合红薯生长。河南科技大学甘薯产业研究院和洛阳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经过多年探索研究,提出在洛阳实施“烟薯轮作”,利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通过烟叶“前促后控”、红薯“前控后促”的生产操作,既利于通风透光,为烟叶隔断病害,又为红薯的生长提供绿色安全的品质保障。

    宜阳县高村镇党委书记裴俊国介绍,该产业综合体集中连片流转3000亩土地,强化区域种植作物布局,坚持以烟薯轮作产业为主线,规划种植1800亩烟叶和1200亩红薯,实行“间轮作”种植制度,实现一年一轮作,合理利用烟用育苗大棚、烤房等附属设施闲置期,发展鲜食薯种薯产业和淀粉薯仓储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推动了烟叶和红薯产业规模化种植、区域化布局、集约化经营,形成了“以烟为主、烟薯融合、优势互补、互促共进”的烟叶生产与多元化经营增收新格局。2020年,综合体烟叶、鲜食薯亩均收入均超过4000元,稳定用工队伍170余人,人均收入2.3万余元。

    “烟田种植需要倒茬轮作,红薯是烟叶非常好的前茬,我们把田地进行规划分块,实行烟薯轮作,这样有利于产业高质量发展,这是小农经营很难实现的。”宜阳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副经理王惠向记者介绍说,产业综合体成立了专业服务队,从育苗、机耕、病虫害防治到烘烤、分级都实现了全程专业化服务。

    不光推动烟叶专业化生产,产业综合体还有力带动了周边农民增收。除了土地流转的收入,种、管、收、烤各个环节还吸纳周边闲散劳动力近三百人务工就业。

    村社合一 多业联合

    推动烟区产业综合体融合发展

    河南省六大烟叶核心产区之一的洛宁县,地理位置优越,生态环境良好,非常适合烟叶种植,近年来,全县大力发展烟叶种植面积,实施“金叶增收”,种植烟叶成为贫困群众增收的有效途径。

    在洛宁县底张乡,烟叶种植历史悠久,生态条件适宜烟叶发展,烟叶是群众交口称赞的“致富金叶”。近年来,该乡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三变”改革为突破口,推动土地流转、提高规模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壮大集体经济,结合底张乡产业基础和发展规划,探索建设以“合作社+村集体+烟农”模式为主的烟叶产业综合体,实施烟谷轮作示范区。据了解,底张乡烟叶种植面积每年稳定在5500亩,2020年,该乡烟谷轮作种植面积2100亩,42户烟农户均收入15.48万元。

    眼下正是收烟、烤烟最忙碌的季节,在洛宁县底张乡烤烟区,种烟大户罗江武410亩烟叶的收烟各项工作有条不紊,30多名村民正忙着分拣、烘烤、分选,为的是给烟叶定个好级别,卖个好价钱。

    “我这把年纪,一个月还能挣2000元。离家又近,啥都不耽误,活又不累,感谢罗江武老板在家门口给我提供挣钱机会。”洛宁县底张乡庙沟村68岁的村民王彩美高兴地说。

    罗江武种烟有20年了,是个地地道道的老烟农了。“现在种烟,烟草部门给咱的支持多大啊,烟田路都改成了水泥路,水塘引到田浇水不愁,技术指导又给劲,咱就放心种,多种就能多收,今年种了410亩,轻轻松松能净赚60多万元!”罗江武道出了许多烟农的心声。

    2020年,洛宁县全县种植烟叶面积7.09万亩,“烟谷轮作”烟叶生产新模式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进一步提高了烟农种烟积极性,增加了收入,有力地助推了乡村振兴。

    家庭农场作纽带

    因地制宜强主业

    多元融合促增收

    洛阳市烟薯轮作示范基地嵩县基地位于嵩县大坪乡流涧峪村,基地面积2000亩,烟叶、红薯各占1000亩,基地实行家庭农场化运营模式,辐射带动周边烟农发展烟薯产业近6000亩土地。

    嵩县大坪乡乡长王荣振说,流涧峪村共3000人,该村地势以丘陵坡地为主、土质红黏、富含有机质和钾、铁、硒等多种矿物质元素,当地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十分适合种植烟叶、红薯等喜钾耐旱作物,生产出来的烟叶油分含量高,香气充足,深受工业企业喜爱。该村70%的村民靠种烟叶增收致富。2020年流涧峪村烟叶产值800多万元、税收15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20多万元,实现了壮大集体经济,村民增收致富的梦想。

    “以前自己种植五六亩烟叶,因种植面积小,规模效益低,不稳定因素导致一年收两年赔钱的现象,最后失去了种烟的信心。现在可不一样了,土地流转费加上我在孙建西承包的烟叶综合体基地务工挣的工资,一年下来收入不少,收入多了,家里的生活比以前好多了。”嵩县大坪乡流涧峪村村民贾流民高兴地说。

    家庭农场负责人孙建西就是“种烟高手”,从1988年开始种烟,至今已有33年的种烟经验了。2020年流转流涧峪村2000亩地,建起了烟薯轮作示范基地,给村民提供了就近打工的机会,村民在基地打工,一天收入100元,实现了村民增收致富。

    孙建西说,烟草部门现在的服务越来越好,也越来越细,我们种烟大户干起来更省心。

    烟草部门每年都要集中进行土壤肥力检测,针对不同前茬、烟草品种、土壤肥力等拿出施肥方案;到春天,派专人在大棚里统一为烟农提供标准化育苗技术;在烟苗、肥料等方面提供补贴,算下来每亩烟田能补贴600多元;并定期派技术员到田间地头开培训班对烟农进行技术指导。

    洛阳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党组书记、局长苏永士表示,烟农一家一户种烟路子会越走越窄,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生产是发展趋势。大片地块更适合机械化作业,通过土地流转连片种植,发挥资源聚集效应,便于标准化生产技术落地,更利于按照工业需求定制化生产,提升烟叶生产水平和优质原料供应能力。

    “形成烟叶壮大、多业兴旺、优势互补的产业集群,既能稳定种植规模、提高烟叶质量,又能多渠道、全方位助农增收,实现协同增效,这是未来烟叶生产战略性的方向,很有潜力,大有可为,将为促进烟叶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发挥更大作用!”苏永士说。


责任编辑:杨瑞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供读者参考。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供读者参考。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