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能源车产业迎来中国力量

2021-09-18 10:36:57 来源: 大河网 评论:0 点击:  收藏
  新兴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如何换挡加速?9月16日,第三届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WNEVC 2021)在海南省海口市举行,1000多名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政产学研代表齐聚海南,在“碳中和”大背景下,紧扣中国和世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热点、痛点问题展开研讨。

  中国新能源车产业喜忧参半

  “年轻的时候我们就希望开上世界上最先进的车,今天,青年时代的愿望就要实现了。”曾经留学德国学习汽车专业的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回忆道,2012年,中央颁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第一个规划时提出的目标是,到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500万辆,当时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到规划结束的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550万辆。

  “从私人消费试点、示范应用工程,到出台财政补贴、优惠政策,我国新能源汽车逐步由公共领域向私人领域扩展,产销量连续6年位居全球第一,累计推广超过700万辆,占全球50%以上。”直接分管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介绍,最新统计的2021年8月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单月产销在8月首次突破了30万辆,新能源车市场渗透率接近11%,私人购买新能源车占比超过77%。同时,中国自主品牌新能源车与国际知名品牌的差距也在缩小。2021年1月至8月,中国新能源汽车整车出口17.3万辆,同比增长4.5倍,动力电池总装机量已经占全世界总量的45.6%。

  不过,辛国斌也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还面临一系列挑战,自身也存在不少短板,具体包括:新能源汽车整车成本依然偏高;安全可靠性、低温适应性、使用便利性仍然有待提升;新能源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渠道不够畅通;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面临锂等矿石资源保障和价格上涨的压力等。

  辛国斌表示,未来工信部将坚持系统思维,加强工作统筹协同,制定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融合发展。同时,工信部还要提高锂钴镍等关键资源的保障能力,完善动力电池回收和循环利用体系,加大新能源车的推广应用力度,强化融合创新、防范安全风险等方面的支持。

  加强新能源汽车研发和产业布局

  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科技部副部长相里斌表示,大力推动汽车产业碳减排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一环,欧美日等国已经出台了更严格的新车排放法规,中国要加强新能源汽车研发和产业布局。

  相里斌表示,汽车产业碳中和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能源、工业及交通信息等众多领域,以及开发、使用、回收等多个环节。实现汽车产业碳达峰、碳中和,不仅需要本身的技术突破,还需要其他相关技术,如轻量化材料、自主式交通等共同进步。

  相里斌介绍,科技部通过国家科技计划,针对智能制造、可再生能源、先进储能与智能电网、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绿色回收和再利用、智能交通等降碳、零碳技术进行了系统部署,协同推进综合集成应用示范,增强汽车产业碳减排的技术合力。

  相里斌特别提到要把大力发展动力电池作为主攻方向。他表示,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未来纯电动汽车的储能潜力将会越来越大,对于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带来的波动性,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中国动力电池比能量由2010年的不足100Wh/kg提升到300Wh/kg。科技部将全力支持全固态动力电池的研究和动力电池热扩散安全等瓶颈技术的研发。同时,科技部还将重点支持车网互动,支持研发和示范,突破车路云协同感知、智能充放电融合技术,助力能源互联网的建设。

  万钢也提出,电动汽车与电网的双向高效互动,以及与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协同,能够降低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成本,提升清洁电力使用率,提高电网调峰效率和安全应急响应能力。

  “电动汽车是巨大的电力海绵。”对于电动车的储能作用及应用前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辛保安称,电动汽车由于具有可以向电网反向输电的能力,是重要的储能资源,有助于整个电网的削峰填谷。

  辛保安认为,从电网的角度看,一方面,电动车充电有弹性,行为可引导,规律可预测,具有很强复合调节的优势。另一方面,从V2G(Vehicle to Grid,即由车到网)技术广泛应用,电动汽车可以向电网反向送电,具有巨大的可调度储能潜力。预计2025年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可调节负荷占到用电的2%,储能资源丰富,“低谷充电,高峰放电”,电动车可以促进新能源消纳作用,提高新能源系统的整体效率。

责任编辑:王艺元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供读者参考。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供读者参考。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