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流的产业生态既是立足当前也是着眼长远的战略举措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产业的状况直接决定了经济发展的状况。一般而言,一流的产业生态就是在一定的区域内通过合理的产业分工与协作,高效地整合利用市场资源要素,能够有效地向社会提供一流的商品和服务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开放的、动态的、多维的、网状的、全球性的产业生态组合体。在其内部,产业布局合理,组织形式多样,市场主体活跃,要素自由流动,创新活动积极,财富效应良好。所以,打造一流的产业生态是当前区域经济发展的竞争焦点和战略举措。
良好的产业生态是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的基础和体现。当前,国际形势十分复杂,疫情防控任务艰巨,自然灾害频发,我省正处于疫情防控、灾后重建的关键期,“六稳”“六保”工作形势依然严峻。今年上半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分别低于一季度5.2、5.8、6.8、11.0个百分点。在“六稳”和“六保”中有一条“保产业链供应链——保市场主体——保居民就业”的工作主线,其暗含的逻辑就是要打造形成一个良好的产业生态,保持企业正常投资经营和居民充分就业,从而带动消费、投资、进出口,实现“六稳”,也为当前打赢“两场硬仗”提供坚实支撑和发展基础。
一流的产业生态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和支撑。新发展格局的核心是国民经济循环畅通,关键在于供给对需求变化具有很好的适应性、灵活性。实践表明,高质量的供给往往来自一流的产业生态。如深圳之所以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其原因在于深圳通过改革开放和不断创新,优化营商环境,孕育了华为、腾讯、中兴、比亚迪、大疆等一大批具有创新和创造能力的企业,形成了高新技术产业、物流业、金融业、文化产业等具有很强竞争力的产业生态体系。因此,打造培育一流的产业生态,不但能够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而且能够抓住国际产业存量布局调整和新工业革命下新兴产业发展的机遇,推进国内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的本土化,很好地支撑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打造一流的产业生态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和内容。实践和研究表明,当前国家或地区的竞争力最终体现为产业的竞争力,而产业竞争又往往表现为产业链或集群之间的竞争。如美国硅谷IT产业、日本汽车产业、德国制造业等。目前河南是农业大省、工业大省,但还不是经济强省,其原因在于产业转型升级较慢,新产业新经济新业态占比不高,产业链式或集群发展水平不高,现代化产业体系水平较低,没有形成一流的产业生态。2020年下半年以来,我省制造业增速持续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并继续下滑,与河南作为制造业大省的角色和建设制造业强省的目标不相匹配。今年上半年,我省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增速仅为14.4%,居全国第30位。因此,河南建成“四个强省”面临着严峻挑战,必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一流的产业生态。
综合施策,打造一流的产业生态
打造一流的产业生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按照产业发展规律,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秉持系统观念和战略思维,综合施策,久久为功。
提升产业规划引领水平,以生态系统理念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一是更新理念,搞好顶层设计。以省“十四五”规划为引领,按照国际化、高水平、前瞻性的理念,在关键技术、重点领域、新兴产业、优质企业、质量品牌、数字经济等方面统筹谋划,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把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未来产业谋篇布局贯通起来,合理规划和布局产业。二是突出重点,搞好战略布局。要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打造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现代化提升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工程,拓展数字赋能和智能制造覆盖面,开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试点,完善高能级产业载体体系,争创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从顶层设计和战略布局上优化河南未来产业生态。
树立“项目为王”理念,以项目建设带动产业发展和升级。项目是载体和抓手。优化产业布局,要坚持一个行业一套方案、一个企业一个方案,具体抓项目、抓具体项目,抓好项目储备,建好项目库。一要创新项目生成机制,加强项目储备转化。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形成不同项目策源机制和重大项目滚动储备机制,建立重点项目专班机制,确保重大项目尽快从“规划图”到“实景图”。二要统筹各类项目,以点带面形成链。要统筹抓好创新研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等各类项目,既要推动节能降耗,严控“两高一危”项目,又要着眼未来,大力发展“高精特新”项目。要聚焦主导产业培育一批产业链完整、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推动形成“大项目—大企业—大产业—产业链”的良性循环。在招商引资中,要以“三个一批”为抓手,围绕生物医药等10大新兴产业链、装备制造等6个战略支柱产业链、5G和大数据中心等新基建项目,开展市场化招商、专业化招商、点对点招商、产业链招商,突出结果导向,让项目在河南各地顺畅落地落实生效,形成生产力,催生新动能。
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增强创新驱动力和产业竞争力。良好的创新生态是集聚创新资源、催生创新成果的温床,是提升区域整体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目前,河南整体创新水平较低,产业竞争力较弱,必须坚持把创新放在发展全局中的核心位置,全力打造一流创新生态。一是构建一流创新平台。谋划建设以国家级实验室、省级实验室为引领,企业研发中心为骨干,高校科研平台为支撑的创新平台体系,同时强化各创新平台间的信息互通和配套协作。二是培育引进一流人才。大力支持“双一流”高校建设,重构人才分类评价激励体系,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三是形成一流的创新体制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产学研深度合作,在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上融合发展。改进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实行“揭榜挂帅”“赛马”制度,完善成果转化机制、科研活动保障机制,加快建立“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营商环境也是竞争力。近年来,河南各地营商环境有所改善,但总体水平还不够高,缺乏竞争力,需要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提升营商环境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水平。一是大力提升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充分发挥数字金融服务平台作用,为企业提供更快捷、更便利、更低成本的融资服务,强化企业资金保障;加强供地源头引导,建立综合评标的土地出让机制,强化土地保障。二是着力提高政务服务效率。充分借鉴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江苏省“不见面审批”、北京市案件办理“分调裁一体化平台”等成功经验,深入推进“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优化行政审批程序,着力推进区域总评和联审联批,提高涉企司法效率。例如,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着力解决好企业在生存、发展、改革、稳定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三是构建优化营商环境的长效机制。健全营商环境评价机制,持续开展全省营商环境评价,发布评价报告,以评促改促优;建立营商环境评价奖惩机制,全面施行评价结果与年度目标考核绩效奖金、评先树优、领导班子和干部考核“三挂钩”,激励各地切实重视营商环境优化。四是提升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在健全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大力发展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平台,构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及应用生态,加快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
(作者李剑力系河南省委党校决策咨询部主任)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