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化倾力打造农业千亿级产业集群

2021-03-01 09:14:06 来源: 人民网 评论:0 点击:  收藏
原标题:绥化倾力打造农业千亿级产业集群

聚焦“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倾力打造农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千亿级产业集群。记者日前从绥化市获悉,2020年,该市农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规模已超900亿元。其中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536亿元,规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的70%,绿色有机食品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已经成为支撑绥化发展的第一支柱产业。

用良法 推良种 造良田

“三良并进”做优“农头”“粮头”

“家里20多亩地,刨去水淹了的大豆和留下还没卖的三四千斤玉米,去年还收入了2万多,比自己种强多了,今年还得交给合作社继续托管。”尝到了甜头的兰西县兰河乡长红村律家店屯村民包维军,刚过春节就已经签完了托管合同。

为破解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无法有效对接的难题,2020年,绥化市实行“四级书记”抓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落实托管面积612万亩,实现了亩均增产10%、亩均增收200元以上。兰西托管模式被评定为“中国三农十大创新榜样”。

推进规模经营,提升装备水平,应用先进技术。绥化市农机总动力779万千瓦,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8%。广泛应用玉米大垄双行、大豆垄三栽培、水稻大棚毯式育秧等技术。

应用良法的同时,当地还加大良种的推广力度。目前,绥化全市农作物良种应用率99%以上,科研和育种单位达50家,年试验主要农作物新品种近1000个,占全省的40%。“十三五”时期,共审定推广品种224个,占全省的24.7%。已经成为我省二、三积温带优质水稻育种第一大市,稻种占全省二、三积温带种植面积的60%以上。

用良法,推良种,更要造良田。绥化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1100万亩,绿色食品认证面积1233万亩,分别占耕地面积的38.6%、43%。采取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有机肥利用、测土配方施肥等综合措施,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2010年到2020年,耕地有机质含量提高0.89个百分点。

产业链 价值链 供应链

“三链叠加”做强“工尾”“食尾”

绥化全市共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1户、省级企业95户,有7户企业入围“2020第四届中国农业企业500强”,占全省的18%,大庄园、双汇北大荒、贝因美、伊利……这些产品均出产自绥化,真正显示了当地多年全力做强“工尾”“食尾”的巨大成效。

当地在做强产业链方面,推行了“图谱+家谱”招商模式,实行“链长制”,一个产业、一名链长、一套方案。在全市“8+3+2”共13个产业链中,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就占7个。产值超亿元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64户,超十亿元企业8户。

为提升价值链,当地构筑起玉米、肉乳、水稻、大豆、汉麻、鲜食玉米等七大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玉米产业集群年加工能力达到千万吨,肉乳精深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达112万吨。青冈金达麻业汉麻纱占全国的70%,引带上下游关联企业13户。肇东和海伦被列入全国首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通过开展“五谷杂粮下江南”活动,绥化全域2020年线上线下销售农产品60多亿元;全国鲜食玉米大会连续三届在该市举行,每届销售额都突破10亿元;肇东建成了全省首个电商直播村……当地正以各种方式全力打通供应链。

优品种 重品质 创品牌

“三品联动”助力新增长点

在聚焦“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倾力打造产业集群的道路上,优化品种、提升品质、打造品牌,绥化“三品联动”助力新增长点的工作时刻未停。

绥化正在推进玉米向加工专用型、水稻向适口营养型、大豆向优质高产型、蔬菜向高质高效型调整。“庆禾香”牌和北林“诺敏河”牌大米被评为“中国十大好吃米饭”;“绥化鲜食玉米”“庆安大米”“海伦大豆”入选全国地理标志品牌百强;黑龙江“十大鲜食玉米”品牌中,绥化占了六席;绥化“寒地黑土”品牌价值突破500亿元,“庆安大米”品牌价值突破200亿元,“海伦大豆”品牌价值突破100亿元,“绥化鲜食玉米”品牌价值突破36亿元。

2020年,绥化全市粮食总产实现1108万吨、增产1.15万吨,占全省总产的14.7%,生猪出栏量占全省的28%。(记者 张磊)

责任编辑:杨瑞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供读者参考。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供读者参考。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