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向来是中国汽车工业版图上分量极重的一块。从工人师傅用榔头敲出来的第一辆凤凰牌轿车,到中国汽车业的第一家合资公司,再到稳居全国销量第一的汽车集团……
只不过,过去五六十年时间里,上海扮演的角色,都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开拓者、世界顶尖造车技术的追赶者。
直到一场新的汽车产业革命到来……
今年的上海国际车展上,来自世界各地的新能源车毫无悬念地占领各大展台,也占据了观展者的目光。变化是肉眼可见的,正如此次车展的主题“拥抱变化”所喻示的——表面上看,这是一次从传统燃油车向新能源车的过渡,是一次发生在汽车产业内的革命;而更深层的意义上,这也揭示出人们生活方式和概念正在发生的一场嬗变,在经历过新冠疫情后,他们比任何时候更希望拥抱一种健康、环保的生活。
从目前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品牌数量以及技术储备等方面来看,中国已跻身世界前列。世界知名专业服务机构毕马威公司今年年初公布了一份长达34页的分析报告,针对的就是中国电动车和新能源车,报告形容中国市场的未来一片光明。
眼下,所有人都在和时间赛跑。在这场必须迅速做出反应,并争分夺秒抢占先机的竞争中,作为中国汽车重镇的上海自然不会落后。根据年初出台的《上海市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施计划(2021-2025年)》,到2025年,上海本地新能源汽车年产量将超过12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值将突破3500亿元。
特斯拉的落户为这座城市引来了全世界的关注;与此同时,上汽这样的本土老牌传统燃油车企业也在积极向新能源和智能化转型;而造车新势力的代表恒大集团也将上海选为自己的工厂所在地。品牌集群效应,为上海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中发力赋能。
无论新能源车未来是否彻底取代传统燃油车,一场新能源的革命已不可阻挡。而上海是否能把握住历史机遇、实现弯道超车,由中国的汽车重镇跃升为世界级的汽车重镇?
本土势力:上汽集团“新四化”中的转型
过往·第一辆轿车和第一家合资企业
上海这座城市,并不缺乏汽车产业的历史积淀。1912年,杨福兴打铁铺就已开始生产汽车配件。今日的威海路,成为旧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源地。
1958年,第一辆凤凰牌轿车在上海汽车装配厂(注:原上海汽车装修厂,后为上海汽车厂)试制成功,突破了上海本土轿车制造零的尴尬。距离一汽制造“红旗”汽车,仅隔两个月。
当时由于没有大型冲压模具,汽车的车身、车门等大面积钣金件无法一次成型,工人师傅们只能用榔头一锤一锤敲打出来。表面有凹凸不平的地方,就用打腻子填补,最后上漆。据模糊估计,仅车身就要经过十几万次的榔头捶打。
上汽老员工徐志荣1978年考入上海汽车厂技校,1980年,他进入上海汽车厂,成为总装车间的一名工人。他回忆,厂里当时一天虽然只能生产13台上海牌汽车,但已经算是批量生产了。“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不能说是全手工了。在冲压车间,已经有很多机床操作的模具了。”上海最初的这段造车史,也是凝结了上海汽车工人工匠精神和用于探索的先锋精神的历史。
改革开放后,中国汽车业第一家合资公司也诞生在上海。1984年,上汽和德国大众合营,中国汽车制造业从此进入一个新时代。为什么是上海?这并非偶然,而是一次充分体现城市性格中创新基因的行为。
1986年,赴德国学习的徐志荣回国,成为上汽大众流水线上的工长。他回忆,工厂当时所谓的流水线一半机械,还有一半要靠人工。
中国真正意义上第一条生产轿车的流水线,就是桑塔纳轿车的流水线。这也让徐志荣至今感到自豪,“这条流水线别人没有,包括一汽大众造奥迪100的时候,我也去看过,他们那时候也是用电动葫芦简单地装装。从此以后我们就开始真正的批量生产了,每天产量都在增加。”
上海造车人打造出真正意义上的流水线,成为中国汽车制造业的重大突破,中国汽车工业正式步入现代化。而上世纪末上汽通用的成立,则开了本土化研发的先河,建立了合资企业第一个本土化研发中心——泛亚,家轿产品开始进入千家万户。也正是在这两个基础上,上海有了打造自主品牌的底气。
转型·不畏竞争不畏难
时间进入21世纪,作为上海车企的代表,上汽集团到去年为止已连续15年销量稳居全国第一。但即便如此,“外面都在转型,你们怎么干?”
4月20日,上汽大众ID.6 X媒体解析会现场,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销售与市场执行副总经理、上海上汽大众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俞经民——他更为人熟知的一个身份是汽车直播带货界的网红“胖头俞”,告诉在场媒体,“虽然我们被称为传统车企,但还是希望用户能够跟我们沟通,喜欢我们再多一点点。”
以整个上汽集团的体量,实现转型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作为上汽集团旗下最大、最成熟的整车品牌,上汽大众的转型同样艰难。“胖头俞”将上汽大众的转型形容为“大象转身”,“到了电动智能的年代,大象转身会被别人讲‘慢了’。但是,转过来后大象奔跑起来也是飞快的。所以我们要在这个趋势上发力。”
在传统燃油车转型的过程中,上汽集团要面临的竞争既来自在新能源车界已经积累了丰富经验的特斯拉和蔚来等品牌,同时,还有一众诸如小米、百度等彻头彻尾的造车门外汉,但他们却占据了互联网科技得天独厚的优势。当这些门外汉投入汽车行业,将形成一种什么样的竞争局面?
“胖头俞”对于这种前景显得很笃定,“5年前,大概有200家新势力,现在剩下的可能不多了。但是,他们引发了更有实力的人进来,包括苹果,华为,小米等。而且大家对他们很了解,他们是互联网企业,他们干事干得很到位。其次就是快,还有就是客户群。这是我们没有的。”
要与对方抗衡,最终还要落到自身的优势上,这包括团队、战略和执行方面。“在这方面我们不会胆怯,从大众和上汽角度来看,不光是中国之最而且是全球之最。我个人是很不喜欢把商业上的进化用简单的‘商战’这两个字来概括,这当中固然有优胜劣汰,但绝对不会是你死我活。因为我们争夺的是客户,不是相互倾轧。不管外面怎么变化,我们自己能不能做好,将发挥关键作用。”
布局·智能网联新生态
俞经民的底气,无疑来自整个上汽集团早早的规划布局。
早在2015年,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就在“十三五规划” 中率先提出“新四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战略,上汽集团也成为汽车行业“新四化” 的首倡者。后来,上汽对“新四化”做出调整,将智能化和网联化并到一起,并增加了国际化。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上汽提前进行了多方位布局。
而与能源革命相伴相随的则是智能化革命。随着近年来世界汽车工业的深刻变革,以电动智能网联为主要特征的发展新动能正在加速形成,下一轮产业竞争的新赛道正在加快构建,“数据决定体验、软件定义汽车”成为重要新趋势。面对重构中的行业竞争格局,正是有所作为的时代。”
“一方面,全力推进电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产业化发展,不断推出科技含量高的新品,积极探索应用场景广的示范项目,同步抓好电池、电驱、电控,感知、决策、执行等核心产业链建设。”上汽集团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晨报采访时表示,“另一方面,加快提高数据决定体验与软件定义汽车的技术能力,有序布局软件开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新兴技术领域,着力提升汽车产品、出行服务、运营体系等的数字化水平,持续完善以用户为中心的商业模式创新,推动公司全面向技术升级化、业务全球化、品牌高档化、体验极致化的移动出行服务与产品的高科技企业转型。”
在智能网联化产品方面,上汽将围绕智己汽车、R品牌高端智能电动汽车、上汽大通、智能重卡和Robo taxi等项目,全力推动技术创新。在智能网联体系方面,上汽将打造面向智能网联的产品研发、制造物流和销售服务体系。在智能网联生态方面,上汽将与生态伙伴持续围绕智能驾驶、网络信息安全、5G赋能、汽车芯片等领域开展合作,并同时分享软硬件底座、数据资源、出行场景,实现与生态伙伴的共赢发展。
2020年,上汽新能源车热卖32万辆,同比猛增73.4%,增速大幅跑赢行业,勇夺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冠军,名列全球第三;全球首款氢燃料电池M PV正式上市,功率、功率密度和低温启动等各项技术指标,比肩全球顶尖水平;“5G+L4(特定场景下自动驾驶)”智能重卡在上海洋山港实现准商业化运营,完成年度2万标箱运输任务,加快助力洋山港建设成为具有全球领先水平的智能港口;自主品牌M G和M AXUS在欧洲发达国家销量突破4万辆,集团海外总体销量创出39万辆新纪录,超过中国车企海外总销量的三分之一,连续五年排名国内行业第一。
进入全球头部竞争的实力初现端倪。陈虹今年在上汽集团的内部工作会议上说过一句话,“如果我们因循守旧、循规蹈矩,拿着‘旧地图’就永远没法找到‘新大陆’。”所谓“旧地图”,是面对新能源与智能网联的大势,一些国际知名的燃油车品牌在最初阶段都采取了保守观望的姿态。而所谓“新大陆”,就是给包括上汽在内的中国品牌抢占新能源车市场先机的空间。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本月初举行的上汽零束SOA平台开发者大会上,上汽集团正式宣布在整个十四五期间将在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领域投入3000亿元。
这场角逐的胜负手,不在于一两款产品,而在于是否存有全面向高科技企业转型的决心。
外来者:是“鲶鱼”也是助力
特斯拉·不仅仅是竞争对手
在上汽的转型路上,特斯拉是压力,也意味着激励。上汽集团人工智能实验室副主任金忠孝承认,“特斯拉被放在上汽集团身边做‘同学’,我们压力很大。”
2019年1月初,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在临港破土动工。特斯拉扎根上海,对于上海乃至整个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带来了难以预计的影响力。汽车行业专家、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向晨报记者表示,特斯拉工厂落户上海对于整个上海汽车产业具有巨大促进意义。“因为特斯拉来了,上海汽车产业在国际上就有了地位。而且,上海的整个汽车相关产业链也因此变得更完善。”崔东树说,“我们可以打个比方,特斯拉不是一个人来,还带了帮兄弟来。因为它是新能源车,需要的零部件和传统车不太一样,要在国内寻找供应商,而供应商在上海或者上海周边,这样就能把这些供应商培育起来。”
特斯拉进入上海后,另一个巨大功能在于释放出鲶鱼效应,搅动了中国汽车市场的一汪池水。倒逼一众中国车企加快自己研发生产高档新能源汽车的步伐,由此刺激国内新能源车市场产生出真正活力。“没有特斯拉进来的话,国内同类型的汽车品牌哪起得来呀?”崔东树说,“大家也不一定会买高端电动车。”事实上,中国自从2014年掀起一阵新能源车热后,新能源车的销量出现了连年涨势。但到了2019年,由于受国内补贴政策大幅退坡影响,销量呈现出明显衰退。正是在同一年,特斯拉逆势进入中国市场,当时还是进口车的特斯拉在当年的新能源车市场占有率为5.2%,列第五。从2020年起,特斯拉开始在中国投入制造,这一年该品牌的市场占有率飚到12.6%,列第三。
受到特斯拉所激发出的鲶鱼效应影响,中国本土新能源车近年来出现了三大新势力:蔚来汽车、理想汽车和小鹏汽车,他们对于这片市场流露出非同一般的野心。“以蔚来为例,他们连年攀升的销售量打破了先前关于本土品牌不能在高端车领域竞争的偏见。他们强调客户体验和由用户反馈驱动的产品设计和升级。”毕马威分析报告中称,“总的来说,我们相信一些新能源汽车基于他们不同的价值主张和独特的产品,将在全世界范围内繁荣起来。”
恒大造车·选择上海的理由
选择上海不止特斯拉一家,在恒大集团雄心勃勃的造车版图中,国内设立的三个造车基地,其中之一就在上海。
恒大新能源汽车集团总裁刘永灼对晨报记者解释了恒大汽车选择上海的原因,一方面当然是看中这里的市场。“应该来讲,整个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还有京津冀地区是中国目前最具活力的三大经济圈。从市场销售的角度看,长三角市场在中国整个的汽车销售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从生产基地的布局角度,我们必须在京津冀、长三角跟珠三角都做布局。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在天津、上海、广州都有相应的生产基地。”
此外,恒大投身造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并购了瑞典的萨博汽车,这家公司原来在天津和上海都已打下了一些基础。但刘永灼强调,“恒大接手以后,上海工厂已经按照我们最新的产品研发和我们最新的、最现代化的工厂建设标准,按照最新的设备、最新的工艺进行了重新规划跟建设,是一个世界顶级的高端智能车厂。”
此次在上海进行的国际车展,是恒大新能源汽车集团第一次参加国际车展,他们带来了9款恒驰新车。而同时开发的,一共有14款车型。今年年底,就有一款车型将推向市场。在车展第一天,集团就组织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千家媒体看恒驰”活动,让媒体到上海工厂进行实地参观。显然,对于自己的工厂和工艺,恒大充满信心。
刘永灼透露了恒大造车的近期目标,是到2025年实现造车百万辆。而上海无论从成熟的产业链还是蓬勃的市场,无疑是承载这片雄心的最好平台之一。
[记者手记]
上海——正待质的突破
在毕马威的分析报告中,毕马威中国公司汽车业务主管诺伯特·梅林将过去的2020年称为新能源车市场发生“戏剧性转变”的一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摆脱了2019年的低迷再度繁荣起来,且产销量均创下历史新高。
诺伯特表示,这主要来自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消费者观念的转变,如今的消费者更强调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环保的生活方式,这种现象随着疫情的发展变得越加显著;另一方面则是监管部门姿态的转变,减少碳排放量是全世界共同的责任,而中国已经承诺,要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这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为新能源车时代的到来提供了成熟的背景条件。这也将是全球的大趋势,但中国市场走在了最前面。进入新能源汽车时代,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有几股势力正在酝酿抢夺市场的占有率。
一方面,是正处于积极谋求转型中的国内外老牌燃油汽车品牌,以BBA和上汽们为代表。他们最大的优势,在于造车历史悠久。另一方面,是近年兴起的国内外新能源车品牌,以特斯拉和蔚来为代表。第三股势力,是一些拥有雄厚财力然而从未涉足过汽车行业的企业,以小米等智能网联大咖和恒大为首。
上海拥有成为世界级汽车重镇的许多优势。“上海是制造业创新活跃的地区,集中高端的制造研发人才是巨大的优势。”崔东树告诉我们,“长三角地区还有强大的产业链,研发各方面的零部件企业比较多,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组合优势。”而站在上海意欲打造世界级汽车重镇的角度来看,不同类型品牌的兴起和竞争无疑将对这一目标,起到至关重要的催化剂作用。
或许,这正是上海自古以来兼容并蓄的基因所发挥出来的优势。
我们希望作为本土企业代表的上汽集团在这场变革中乘风破浪,成功实现转型与超车。同时,我们也希望有更多国内外车企落户上海,带动良性竞争,使得上海的汽车产业取得质的突破,早日跻身世界级汽车重镇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