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安全规章从“墙上”走到“心上”

2020-09-01 09:50:37 来源: 新华社 评论:0 点击:  收藏
面对弹窗广告,我们并非只能束手无策

襄汾饭店坍塌,安全监管“裸奔”乱象不容忽视

安全生产规章要从“墙上”走到“心上”

纾解年轻人的“社恐”,最好的医生是自己

整治网络歪风邪气,不能“按下葫芦浮起瓢”

……

  新闻速递:近日有媒体报道,无锡一名小学生看到一个宣传“免费赠送游戏皮肤”的手机弹窗广告后信以为真,添加对方好友并按照对方提示扫码转账12次,被骗去54000多元。目前,警方正在调查此案。

  半月谈网:弹窗广告之所以大行其道,令人防不胜防,一方面由于其在技术上实现比较容易,且主动抵达用户,令许多商家趋之若鹜;另一方面则是举证、处罚困难,相关处罚偏轻,违法成本过低。这种弹窗广告之所以可以频繁弹出,主要是因为网络用户在下载正常内容时也附带下载了相关弹窗广告的捆绑插件,即使事后删除了下载的内容,这些捆绑插件也很容易残留在手机、计算机中继续兴风作浪。面对来势汹涌的弹窗广告,我们普通人并非只能束手无策。用户只要不随意点击来路不明的电子邮件,不浏览未知的网址网页,不安装垃圾软件,选择正规网站下载网络内容就可以远离大多数弹窗广告。当用户发现自己的电脑已经附带弹窗广告插件时也可以安装杀毒软件,根据软件提示清理弹窗广告插件。弹窗广告之所以大行其道,根本原因在于其背后存在复杂隐秘的利益链。信息爆炸时代,来势汹汹的弹窗广告不仅给用户带来极度负面的网络体验,也严重破坏着互联网生态。相关监管部门应尽快健全规则体系,严查背后利益链条,确保弹窗广告依法依规发展,为构建良好网络生态、营造清朗网络空间而努力。

  新闻速递:8月29日9时40分左右,山西襄汾县陶寺乡陈庄村聚仙饭店发生大厅屋顶坍塌事故,当时有民众在此办寿宴。事故发生后,应急管理部会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派出工作组赶赴现场,并成立重大事故抢险救援组,组织消防、公安、应急、卫生及相关救援队伍840余人,全力救援。

  新京报:此次坍塌事故,和8月4日哈尔滨仓库坍塌事件很相似。类似一层建筑加盖的方式,由于改建费用低廉,在许多地方都很常见。而襄汾这个改建的饭店,是否符合相关安全要求,恐怕也是一个问号。而且,彩钢板房一般主要用在临时建筑上,二层加盖彩钢板房,也不符合规范,这有没有通过审批,同样值得追问。同样的悲剧一再上演,也为我们拉响了警讯,安全细节任何时候都不可放松、大意,否则,猝不及防的悲剧无论对于个人、家庭还是社会,都将是莫大的损失。类似改建的负责人,为一己私利盲目改建、一味蛮干,把安全当儿戏,这种拿自己和他人生命赌博的行为,应当受到谴责,并严厉依法追究。当地相关监管部门恐怕同样难辞其咎。饭店坍塌固然让人触目惊心,其中若存在监管责任失守的问题,那恐怕才是更致命的。在基层,尤其在一些农村地区,安全监管的“裸奔”乱象绝非个别。而这就使得一些安全隐患被悄悄埋下,成为随时引爆的“炸弹”,威胁着公众安全。期待各级各部门以此次事故为契机,对基层尤其是农村地区安全监管存在的“裸奔”现象举一反三、查缺补漏,绷紧安全之弦、织密安全之网,在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好关,守护好公众的生命安全。

  新闻速递:在工地旁开超市,超市里的生活用品不用花钱,而是用“安全积分”来兑换;如果有不戴安全帽等行为将扣分,严重的还会受到安全警告、接受脱岗教育甚至停职……近期,江苏扬州、湖北武汉、四川成都等地涌现出不少“安全积分超市”,这一创新做法有效减少了安全事故发生率,广受好评。

  人民日报:开设“安全积分超市”,将看似繁杂的安全条文转化为积分和商品,提高了工人们的参与热情。每一次加分,就是一次安全理念的重申。将安全教育做在平时、做在前面、做到心里,让工人从安全理念的被动执行者变为主动践行者,安全生产的责任才不会“悬空”。让知安全、懂安全的劳动者获得奖励,让不符合安全生产规范的人受到警醒,依靠奖惩措施的双向引导,有助于让劳动者自觉守住安全底线,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进一步细化加减分项目,有助于让工人更主动地参与到安全生产的管理中来,擦亮眼睛找隐患,争当安全新模范,在加强自我监督的同时形成互相监督、安全比拼的良性循环。减少生产事故,必须把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做得更规范、更细致。加强创新,丰富形式,将安全规章落实到“人头”、体现于行动、延伸到生产的各环节,才能让制度从“纸面”落到“地面”,从“墙上”走到“心上”。“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安全生产关乎企业发展,更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尤其在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更要鼓励创新安全生产领域的新模式、新方法,以“一失万无”的风险意识确保生产安全“万无一失”。

  新闻速递:日前发起的一项网上调查中,参与投票的2532名网友给出了一个惊人的结果——仅69人认为自己没有社交问题,97%的参与者存在回避甚至恐惧社交的现象。同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享受独居独处,依靠手机建构和维护自己的社交网络,在虚拟世界越陷越深。

  北京青年报:社交工具升级、社交能力降级,是当下年轻人群体的一种生活交际尴尬。当下许多年轻人自称的“社恐”尚未达到疾病的程度,只是一种对社交回避、抗拒的负面情绪,但这种带有倾向性的社交焦虑,却需引发人们关注。年轻人热衷线上社交的热闹,非但不能消解“社恐”焦虑,反而会拉大与他人的心理距离。剖析导致年轻人“社恐”心理的成因,或不乏对单调生活经历和简单生活阅历的习惯成自然。归根结底却是与对线下社交的自信缺失、胆量缺乏和实践缺位不无关联。纾解年轻人的“社恐”症,关键还是要靠“自我疗法”。首先,要消除“恐惧症”。回避、抗拒不过是自欺欺人,唯有直面现实和积极参与,才能在社交实践中学会社交,这就需要正确地评价自己,发掘自身优势,铭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学会在人际交往中扬长避短。其次,要保持平常心。要友善地对待别人,多些乐善好施,在帮助他人时忘却自己烦恼、证明自身价值;不苛求自己,能做到什么地步就做到什么地步,只要尽力了,不成功也没关系。找个倾诉对象,有烦恼一定要说出来。

  新闻速递:据媒体报道,为营造良好安全的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日前,《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联合开展未成年人网络环境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发布,启动未成年人网络环境专项治理行动。

  光明日报:一段时间以来,“祖安文化”等不良网络社交行为和现象,以时尚之名吸引大量未成年人关注,形成了某种畸形的网络潮流,给孩子们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每一代青少年都有属于其特定年代的流行文化,然而,这些流行的东西必须符合基本的社会价值取向、道德准则、文明要求,避免对未成年人造成毒害。守护“幼苗”,让他们拥有一个健康文明的网络生态,免受扭曲网络文化的毒害,是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责任。教育部等六部门对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不良网络社交行为、低俗有害信息和沉迷网络游戏等问题开展重点整治,切中时弊,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整治网络歪风邪气,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需要针对突出问题雷霆出击,也需要健全长效制度,避免“按下葫芦浮起瓢”。有关部门应努力提高反应灵敏性,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避免不良现象形成气候。加大力度落实源头治理,对违法违规的互联网平台、企业、经营者依法依规严惩,对整改不力者果断采取“黑名单”等限制性措施。增强网络文化引导能力,主动设置议题、促成文明风尚,把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文化变成清澈的雨水,认真地浇灌每一株小苗。刹网络歪风邪气、惩违法经营之辈、刑屡教不改之徒,避免扭曲的网络文化把孩子们带偏,既是一种针对当下问题的应急之举,又是一个应对层出不穷网络乱象的长远之策。治网如治国,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才能换来长治久安的气象。

责任编辑:杨瑞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