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摊经济”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早在几年前,郑州的城中村里最活跃的就是“地摊经济”,街道两边的人形道上,甚或有人流的交通路口,流动摊贩随处可见。它便宜、便利,所以讨人喜欢。但随着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它的诸多弊端:假货多、阻碍交通、污染环境、逃税漏税、安全隐患等等。于是,随着城市文明要求的提高和网商的兴起,“地摊经济”不得不逐渐退出“散养”模式,开始走向正轨,走进门店。人气进屋了,街道也回归畅通有序了,原来的“地摊经济”升格为“夜经济”,大大提升了城市的品位。
“地摊经济”的再次出现有其必要性。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人们外出消费的积极性受到严重冲击,不少人外出时谨小慎微,能不出去就不出去。这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对社会的负责,体现了居民的政治素养、大局意识。随着疫情逐渐向好,人们的这种心理还远未改变,对整体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地摊经济”在风险等级低的城市出现,在直接通过凝聚人气带动当地居民消费、提升消费实力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居民对疫情防控工作的自信,以便尽快除去疫情给居民带来的心理影响,帮助人们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但是,“地摊经济”不能缺乏必要的管理。一方面,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还没有彻底消除,防控这根弦还不能松,常态化的防控工作还必须不折不扣地进行;另一方面,已经正规化的市场秩序和环境,不能因此而回到“解放前”,收紧的市场管理不能一下子完全放开,这也是不符合规律的事情。只有加强规划和管理,才能让“地摊经济”避开内在的弊端,在特殊时期充分发挥出特殊作用。如果还是任其野蛮生长,不仅会给疫情防控工作带来安全隐患,而且还会对将来的市场管理秩序的恢复带来更多的麻烦。所以,“地摊经济”还必须得认真管!
健康的市场经济才能更有活力。“地摊经济”可以凝聚人气,但因其自身问题不少,没有必要的规划和管理,只能是虚假的繁荣,决不会有真实的活力。将眼下的“地摊经济”改造成“夜经济”,成为城市夜生活的名片和“打卡地”,考验的是相关部门的执政理念和水平,体现的是城市治理的态度和能力。让“地摊经济”井然有序,激发其内在活力,离不开管理部门的“荣辱与共”“相偎相依”。“地摊经济”来了,管理人员也一定要“不离不弃”!(老车新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