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传承是基础。此前的疫情防控中,涌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人和事,更沉淀了一种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传承这种精神,可以构筑面对疫情的心理“防火墙”。笔者在媒体上看到,郑州市文化路第三小学校长陈丽霞在疫情期间,以小快板、小韵文、古诗词形式创作的“百日寄语”,吸引了很多学生和家长竞相模仿,形成了参与疫情防控的“蝴蝶效应”,潜移默化中汇聚、传承了这笔精神财富。通过类似的宣传教育,把与疫情斗争的精神传下去,把严防死守的心弦绷紧,依然是必要和迫切的。
制度积累是关键。各地在疫情防控中积累了很多科学方法和制度设计,比如武汉的方舱医院、从杭州流行开来的“健康码”,比如郑州的“干部下沉社区”等,都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应该认真梳理这些经验做法,并凝练为制度设计,成为我们应对疫情的有效武器。 (王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