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不改,始终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是生态文明的真谛。“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的经济增长”的发展理念,不仅危害当地可持续发展,更会祸及子孙后代。严守生态底线,推动绿色发展,切实转变发展观念刻不容缓。领导干部要坚定不移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使之深入人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要实现永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是唯一的选择。每个人都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积极参与、携手践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持续深入,为祖国大地绿起来、美起来尽一份力量。广大党员干部还需要持续用力,在坚持治山、治水、治气一体推进中,落细落实工作措施,以辛勤汗水来践行初心使命;还需要自觉摒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抵制“为迎接检查给荒山刷绿漆”“为整改过关往河水里加药”“污水处理厂盖得漂亮但是机器设备却长期不用晒太阳”等弄虚作假行为。
重心下移,牢牢守护普惠民生福祉。“山峦层林尽染,平原蓝绿交融,城乡鸟语花香。这样的自然美景,既带给人们美的享受,也是人类走向未来的依托。”生态好是民生之福,也是民生之求,更是民生之本。领导干部要做好忧人民之所忧、想人民之所想,着力守护良好生态环境这个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重视生态环境保护,还源自广大人民群众对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热切期盼。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总体幸福指数得到大幅提升,但生态环境等问题也开始凸显。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老百姓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过去“求生存”现在“求生态”。当前,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扭转环境恶化、提高环境质量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就是在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所想、所盼和所急。
决心坚定,高质筑牢生态保护法制之网。生态红线是“高压线”。生态保护这条线,是底线,是高压线,更是留给子孙后代的生命线。生态环境的保护需要筑牢法制保护的网,认真贯彻执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应该终身追究。”“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法规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当前环境违法在一些地方依然非常严重,环境执法不能有丝毫懈怠。让生态保护法长出“铁齿铜牙”,需要勇于向环境违法行为亮剑,坚决打击各类环境违法犯罪,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依法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权益。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非一朝一夕之力,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在“两山”理念的引领下,生态文明建设驶入快车道,美丽中国建设正谱写崭新篇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路更为坚实。(袁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