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认识上答好“关乎谁”的问题。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机关作为地方、行业的决策、指挥机构,一个决策、一个举措,就可能对上下左右产生全局性作用,对群众利益产生重大影响。机关党员干部不论从事何种岗位,不论直接接触群众与否,在工作结果上都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需要时刻清醒认识手中权责关乎人民群众,切实树立误不起、错不起、等不起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在履职尽责中把对人民负责的敬畏举得更高,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得更实。
在实践中答好“眷注谁”的问题。“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坚持人民至上,就要始终把眼睛盯在最广大人民身上,特别是那些更需要帮助的贫困群众。实施脱贫攻坚战,解决绝对贫困这一人类发展史上的千古难题,就是中国共产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大体现。机关党员干部做决策、做部署,要有“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情怀,对广大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做到心为他们所想、情为他们所系、利为他们所谋;要有“掀锅盖、查米缸”的认真劲,经常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多听民声、广接地气,深刻感受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充分认识快速发展的另一面相结合,真实立体客观地认识国情社情民情,凡事都能以社情民意为遵循,以民之所望为指向;要有“结穷亲戚、交穷朋友”的自觉,时不时走走亲戚、串串门,真正了解他们的所思所盼所愿,为他们代言,为他们争取利益,改革发展的举措要考虑他们的接受度和可承受度,从而不断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科学性。
在效果评估上答好“让谁评”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机关党员干部要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衡量标准,不仅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更要把握对象的广泛性、内容的针对性、方法的科学性,切实抓好问效于民,不断查漏补缺、改进工作、提升水平,向人民交出优异答卷!(鞠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