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石,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在今年抗疫情稳经济的背景下,各个部门和地方政府聚焦复工复产、从财税、金融、物资保障等多方面出台多项政策,既缓解了众多企业的面临的挑战和危机,也为应对不确定风险提供了有效保障。
然而,“及时雨”也有“血栓塞”,“雪中碳”也有“中阻梗”。比如,部分地方落实政策不到位甚至跑偏走样,在明确的办理程序和材料外违规索要证明,出现层层加码等问题;个别地方对企业缺乏应有关怀、不讲信用,甚至还出现了许下的承诺不兑现、签下的合同不执行等问题。
这也正如网友所说,疫情防控需要“硬核”,提升营商环境也需要“硬核”。助力企业渡过难关,确保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既不能只喊口号不见行动,更不能“打太极”“踢皮球”,必须向“痛点”聚焦、向“难点”聚力,以“硬核”举措除障碍、破难关,为企业做好服务、提供帮助。
观念再更新。要深刻认识到,企业命运与社会发展休戚相关,没有营商的“软环境”就没有发展的“硬道理”。尤其在当前深受疫情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更需要强化担当、主动作为、开拓创新,以更加扎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对企业的困境施以援手,确保实现“六稳”“六保”目标、社会大局安全稳定。
服务再优化。只有守望相助才能共克时艰,只有凝心聚力才能共渡难关。要在全面落实各项扶持政策政策的同时,抓住主要矛盾、深入分析研判,通过采取“一企一策”的帮扶措施,开展“一对一”的精准服务,积极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疫情防控物资保障、原材料供应、贷款融资、用工需求等实际困难,推动企业走出困境、加快生产,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督查再精细。能否真正做到去除痛点、解决难点、疏通堵点,让各地用足用好助企扶持政策,关键在于督促检查是否到位。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巡查督查力度,主动发现并及时纠正各种不良现象;必要时,可为企业开辟特殊通道,让企业的合理诉求能够得到及时回应,避免贻误企业发展良机,确保给企业带来的是雪中送炭而不要设置障碍、增添麻烦。
保障再提升。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才能使营商环境不断优化、释放更多红利。要充分认识不同地区、行业和企业之间存在的差异,积极探索更加精细化的服务方式、更加有针对性的硬核措施,持续加大支持企业发展的力度,积极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全力保障企业发展,以全方位、多渠道的强大合力助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李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