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政府决策越来越重视听取民意,无论是环境影响评估还是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公众参与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其实,要想把事办好,倾听民意越充分,工作推进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点、矛盾点就会暴露得越充分,对完善规划、科学决策的帮助就越大,党员干部在开展各项工作时要充分用好民意这张“晴雨表”。
用好民意“晴雨表”就是要问需于民,真心关爱群众。各级各部门要建立并不断完善诉求通道,让群众能说话、敢说话,只有主动回应群众诉求才能真正了解群众所需、所求、所盼,我们才不会脱离群众,才能汇聚群众力量,以达到高效率的工作。党员干部要牢记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理念,经常与群众面对面“拉家常”、肩并肩“交心底”、少一点“官架子”、多一点“人情味”,把群众生活中的困难、所需所盼铭记于心,努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做好事,增进群众福祉。
用好民意“晴雨表”就是要问计于民,紧紧依靠人民。要把好事办好,就要在决策前,充分征求群众的意见,根据人民的需要制定相应的决策和措施,根据人民的诉求整改计划,让决策制定和群众呼声相统一,着力实现政府决策与群众意愿应节合拍、同心向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能否问计于民,不仅反映群众观念、群众立场,更能体现出执政智慧、执政能力。千计万计,群众路线是第一计;千难万难,问计群众就不难。
用好民意“晴雨表”就是要练好服务本领。“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在群众面前不仅要说得好,更要做得好,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支持和拥护。对党员干部来说,必须加强学习,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结合党性锻炼、工作实际,修好“必修课”,学些“选修课”,提升“脑力”。坚持从实际出发、从实处干起,做实实在在的人,办认认真真的事,带着问题深入实践一线、深入人民群众,不断增强“脚力”,确保干一件、成一件、人民群众满意一件,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者:杨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