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冷处理”,是指对某些复杂特殊问题,因为受到公众太多的关注,或是在当事人情绪激动的情况下,立即处理可能会造成被动局面,甚至会引来更多新的问题时,从而通过权衡利弊得失,刻意降低事件关注度,稳定当事人情绪,慎重妥善处理问题的一种工作方式。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冷处理”没有原罪,它的根本目的仍是带着感情解决问题,从而更有方法智慧、更有层次水平、更有境界远见地解决问题。
“冷处理”不是不处理,是更高水平的处理。有道是:过犹不及,事缓则圆。“冷处理”不是庸常意义上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也不是为了刻意搪塞责任的权宜之计,更与行事拖延迟疑、遇事宁当“稻草人”有着本质区别。明朝时期松江知府赵豫每次见到来打官司的人,如果不是很急的事,他总是慢条斯理地说:“各位消消气,明日再来吧。”起先,大家对他的这套工作方法不以为意,甚至还编了一句“松江知府明日来”的顺口溜来讽刺他。后来,赵豫曾对人说起过“明日再来”的好处:“气消而官司平息,这就少了很多恩恩怨怨。”赵豫这种辩证看待事物发生发展全貌,注重从根本上解决矛盾问题的做法,从一个侧面道出了“冷处理”的要义与真谛。
“冷处理”不是不负责,是更高层次的负责。梁启超曾言: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冷处理”不是对工作不负责,甚至将小事拖大、大事拖炸的官僚做派,而是一种以人为本、以退为进、以守为攻的谋略战术,一种对工作、对历史、对职责良心的坚守负责。事实上,许多工作我们需要有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但有时候,面对一些工作,如果做到把准脉、静一静、等一等,换位思考,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千方百计地去做,才是真负责、负真责。
“冷处理”不是不担当,是更高境界的担当。遇事学会“冷处理”,与“等、靠、要”行为格格不入,也与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错误做法大相径庭,而是对问题作出冷静客观判断后,讲方法、讲策略、讲艺术,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冷处理之所以能够暖人心,是因为胸中揣着火,肩上担着责,不走寻常路,一心追求尽善尽美,想把工作做到极致;冷处理之所以是更高层次、更尽责任的担当,是因为体现了对工作精益求精的精神,对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很多人都知道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用“四块糖果”教育学生的故事,其实,这不仅是一种科学的教育理念,更是一种高层次、有艺术、见智慧的冷处理,这种理念方式不仅可以运用到教书育人上,还可以运用到我们所从事的各项工作中。
(作者系省纪委监委宣传部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