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世界瞩目的经济答卷——网友热议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0-12-18 19:12:19 来源: 人民网 评论:0 点击:  收藏

本报记者  潘旭涛

  在安徽省铜陵市体育中心5G基站塔顶,工作人员正调试5G设备。
  潘 伟摄(人民视觉)

  在山东省临沂市商谷罗滨逊智慧物流园,工作人员在货架上取货物。
  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摄

  在陕西省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木耳展销中心内,电商主播通过直播售卖柞水木耳。
  新华社记者 邵 瑞摄

  11月5日,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展首日人气旺。
  陈 彬摄(人民视觉)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回升,市场销售持续回暖……疫情下,中国交出了一张世界瞩目的经济答卷。今年,中国有望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中国是如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了哪些民生福祉?这些成为网友最近热议的话题。

  

  增速转正

  岁末回望,中国经济发展成就令人赞叹。

  12月15日,新华网一篇题为《逆风破浪开新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2020年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评述》的文章,记录了今年中国经济的“转正”历程:

  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出口增速转正;5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和工业利润增速转正;6月,外贸进出口增速和财政收入增速转正……

  7月16日上午10时整,“转正”二字在网上刷屏,这条消息令人振奋:在一季度回落6.8%的基础上,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大幅提升10个百分点,同比增长3.2%。10月19日,中国宣布前三季度经济增速转正,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复苏。

  转正还在持续。12月15日,“中国经济网”微信公众号发表文章《首次由负转正!》,文章指出,12月15日10时,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国民经济运行数据。1—10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0124亿元,同比增长0.7%,增速年内首次由负转正;1—10月,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0.3%,增速年内首次由负转正;1—11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2%,增速年内首次转正。

  这些“正”,汇聚成中国经济新征程。

  在微博,网友们写下这样的感慨:“这一年,真的不容易。这是大家一起拼来的‘正’”;“背后的意义深远”;“中国经济有强大的韧性”。

  12月16日,光明网发文称,尽管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席卷全球,但中国经济承受住压力测试,显示出强大修复能力和旺盛生机活力,率先冲出疫情的阴霾实现复苏,乘风破浪稳健前行。

  对于今年中国经济的发展轨迹,网媒进行了一些形象的描述。

  “中国新闻网”微博说,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重创世界。中国经济成功上演了“V”字反弹,我们也经历了一些“V字型”的生活轨迹。在这一个个“V”字的背后,是全国各界不畏艰难的坚持与努力。

  “新华视点”微博制作了《一只集装箱的“奇幻漂流”》海报,并配文说,一只普通的集装箱,今年经历了怎样的“奇幻漂流”?“上半年还在发愁厂里的箱子堆积如山,现在拉集装箱的卡车都不够用。”江苏太仓中集集装箱制造有限公司一位业务主管说,“现在24小时连轴转生产,还在不停地上人、上设备。”

  中国交出的经济答卷令世界瞩目。

  “中国将是2020年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世界主要经济体。”12月1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其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作出这一判断。

  参考消息网近日发文介绍说,外媒称,惠誉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中国经济复苏前景“稳定”,“很多经济指数目前已经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

  “共青团中央”微信公众号发文介绍说,美国彭博社专栏作家丹尼尔·莫斯撰文指出:“中国经济归来,世界松了一口气。如果没有中国经济的反弹,全球经济复苏将变得更加脆弱。”

  美国福布斯网站报道称,整个西方世界正在迎接“黑暗的冬天”,中国的经济却在加速发展。

  墨西哥《金融家报》报道指出,全球经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中国经济的支撑,2021年全球经济的反弹将依赖于中国强劲的复苏势头。

  “中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措施强大有效。”南非《商报》刊文说,中国通过有效的公共卫生措施控制住疫情,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更加稳健灵活的货币政策来推动经济复苏,为非洲国家在后疫情时代恢复经济树立了典范。

  埃及《今日消息报》网站报道称,中国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并推出了一系列扩大开放的政策措施,“继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同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实现互利共赢”。报道提到外国投资者持续看好中国经济,“在今年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外国大中小企业积极参展,体现了他们对全球最大消费市场的兴趣与信心”。

  化危为机

  中国经济为何能逆风破浪?新华社撰文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运筹帷幄,团结带领亿万人民奋勇拼搏,交出一份沉甸甸的中国答卷。

  中国因时因势有效应对疫情:在“六稳”基础上,犹如及时雨的“六保”政策迅速出台,纾困惠企举措保住市场主体,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守住“米袋子”、守好“菜篮子”,畅通外贸产业链、供应链……一系列举措直达基层,立竿见影。

  中国还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让中国重塑了发展新优势。

  求是网的一篇评论写道:“在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市场潜力将充分激发,为世界各国创造更多需求;中国开放的大门将进一步敞开,同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中国的对外合作将不断深化,同世界各国实现互利共赢,为世界经济稳定发展提供更强劲动力。”

  2020年,中国经济危中寻机,化危为机。创新成为这一年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词。疫情防控之下,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12月15日,新华网报道称,云端会议、在线课堂、线上医疗、直播卖货、人工智能……1—11月,中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1.5%,新动能点燃中国经济复苏引擎。

  12月15日,央视网报道说,今年,5G、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建设提速,5G基站覆盖全国地级以上城市,通信产业规模比去年翻了一番;互联网医疗、在线教育等新业态加速发展,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按下“快进键”;智慧旅游、智能体育等新消费模式层出不穷,激活庞大内需市场。

  12月16日,光明网报道称,商务部研究院日前发布的《2020年中国消费市场发展报告》指出,新消费成为引领国内大循环的重要动力,并助推市场主体实现数字化转型,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提升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效益,培育数字经济新动能。今年上半年,全国网络购物用户人数比上一年增长1亿人,中国大型商业综合体等加快数字化转型,新电商平台迅速崛起。各种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扩容,数字文化娱乐服务受到欢迎,线上教育、办公等迅速兴起,网络授课、视频会议等成为居家生活新常态。

  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面对疫情,中国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

  根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今年前11个月,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9.04万亿元,同比增长1.8%,呈现持续向好、加速增长态势。对此,中国网评论指出,外贸进出口成绩大幅好于预期,是由于中国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率先实现复工复产。今年以来,中国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精准施策,靶向发力,沉着有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尤其是减税降费、加大对中小外贸企业金融支持等一系列稳外贸综合政策措施有力有效,为中国外贸克难而进、逆势上扬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商务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国实际使用外资连续8个月实现同比增长。12月16日,据国际在线报道,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6日表示,外资持续涌入中国体现了各国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也展现了中国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成效。汪文斌介绍,今年以来,中国全面实施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自贸试验区的负面清单由2013年的190项减少到目前的30项,稳步推动金融市场准入,出台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总体方案,这不仅为中国经济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也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了强劲动力。

  民生改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中国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是民生福祉的不断增强。

  中国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

  新华社客户端发文指出,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产业扶贫生根开花,夯实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全国832个贫困县累计实施产业扶贫项目超过100万个,建成各类产业基地超过30万个,每个贫困县都形成了2至3个特色鲜明、带贫面广的扶贫主导产业,产业扶贫帮扶政策已覆盖98%以上的贫困户。

  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中国多措并举保障民生。

  12月15日,央视网发文称,今年新增1万亿财政赤字、1万亿抗疫特别国债,资金直达县市基层、直接惠企利民;加大减税降费力度,预计全年为市场主体新增减负将超过2.5万亿元;千方百计稳就业,保障重点企业用工调度,点对点服务农民工返岗,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毕业大学生和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得到保证。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今年,中国提前完成全年就业目标任务。

  海外网转载文章指出,政策贴心给力,市场主体顽强突围,劳动者勤劳肯干。今年以来,中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1—10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09万人,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0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3%,比9月份又下降0.1个百分点。

  12月15日,“人民日报”微博发起话题“1—11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99万人”,截至目前,该话题阅读量已超过1900万。“人民日报”微博介绍说,11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比10月下降0.1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下降;其中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为4.7%,下降0.1个百分点。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比10月下降0.1个百分点。

  疫情下,民生保障力度不减,百姓获得感实实在在。

  新华社撰文指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增长0.6%,实现由负转正;前11个月,卫生、教育投资分别增长26.1%、13.9%……

  11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下降0.5%,为11年来首次出现同比下降,引发关注。12月16日,央广网报道指出,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未来,物价保持稳定有不少有利条件,包括消费端复苏回暖,粮食实现丰收,各地持续推行保价稳供措施等,物价将持续保持在合理水平。”

  人民网转载文章指出,2020年,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养老护理体系不断完善,大城市养老难问题得到缓解。多措并举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鼓励社会资金进入养老和医疗领域。在加快省级统筹的基础上,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把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药纳入医保范围。城乡义务教育差距逐渐缩小,农村地区学生接受优质高等教育机会显著增加。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不断提高。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进一步健全。

责任编辑:李昕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供读者参考。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供读者参考。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