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街论坛透露了哪些普惠金融信号?

2020-10-26 09:35:29 来源: 人民网 评论:0 点击:  收藏

贺霞

 
10月21日,2020年金融街论坛年会在北京开幕,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负责人出席并发表演讲。据点金工作室梳理,这场会议释放了以下普惠金融信号:

 

“实现金融的普惠性目标还需要做许多工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决定了我们的金融必须面向亿万人民群众。“我国基本金融服务已覆盖99%的人口,银行网点乡镇覆盖率达96.6%。全国人均拥有8.06个银行账户、持有6.01张银行卡,农村开立的个人结算账户占全国40%。三分之二的中小微企业,数以千万计的个体工商户和普通农户,都能够获得银行贷款。政府出资或补助的各种医疗和健康保险已经覆盖全部城乡居民。这些绩效放在世界上都是了不起的成就。”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2020年金融街论坛上表示,但金融供给不平衡不充分与金融需求多层次多样化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实现金融的普惠性目标还需要做许多工作:

——必须坚定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要发展大型超大型金融企业,也要培育中小型金融机构。既要有综合经营的一站式机构,也要有特色化的专业机构。不同类型的金融主体坚守定位,取长补短,相互竞合,共同构筑茂盛的金融森林。所有金融机构都要抓紧数字化转型,唯有如此,才能切实提高我们服务大众的本领。

——深化金融机构的内部治理改革仍然十分紧迫。我们必须正视已经暴露的风险隐患和违法违规问题,坚决惩治贪腐分子,尽最大可能挽回国家和人民的损失。无论大中小金融机构,包括城商行、农信社、信托公司和租赁公司,都要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关键是强化公司治理结构,更好地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严格选配忠诚、专业、廉洁、务实的高管人员。

——进一步加强和改善监管,引导金融资源流向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领域。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努力成就员工的事业愿景,扎根城乡社区,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提高金融服务可得性,通过科技赋能,降低服务成本,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均等占有金融资源,享有优质金融服务。实现这些目标,从根本上都符合为股权投资者创造更多价值的需要。

——金融机构要发挥专业优势,做好财富管理,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实现人民群众财富的长期保值增值。要防止风险外溢,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增进社会福利。在防灾救灾、绿色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也要主动作为,发挥表率作用。

 “探索养老金融改革发展的新路子”

我国已初步建立起包括基本养老、企业(职业)年金和个人商业养老在内的养老保障“三个支柱”。“第一支柱已覆盖近10亿城乡居民,但第二支柱却规模很小,第三支柱长期处于起步阶段。”郭树清表示,与许多国家相比,我国第三支柱发展较为缓慢,占比过低,对养老的支撑明显不足。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到来,发展第三支柱已经十分迫切。金融业可以,也应该能发挥重要作用。

郭树清指出,发挥金融优势,大力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障,可以有效缓解我国养老保险支出压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养老需求。同时,也可集中长期稳定资金,探索跨周期投资模式,成为资本市场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的重要力量,从根本上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满足基础建设和科技创新的资金需要。

“当前我国居民金融总资产已达到160万亿元,其中90多万亿元为银行存款,而且绝大多数低于一年期限。可转换为终身养老财务资源的金融资产,规模十分庞大,优势非常明显。”郭树清谈及下一步工作思路时表示,总的方针是“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抓现有业务规范,就是要正本清源,统一养老金融产品标准,清理名不符实产品。另一方面是开展业务创新试点,大力发展真正具备养老功能的专业养老产品,包括养老储蓄存款、养老理财和基金、专属养老保险、商业养老金等等。“我们将选择条件较好的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先行参与,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借鉴国际正反两方面经验,探索养老金融改革发展的新路子。”

 “确保大型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40%”

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我们必须科学把握金融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荣的关系,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更好结合起来。”会上,中国银保监会党委委员、副主席梁涛表示,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预测,2020年世界经济将负增长4.4%,而中国经济增长可达1.9%,将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国家。

为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梁涛表示,银保监会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确保了疫情期间基本金融服务和关键基础设施稳定运行。实施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已对超过3.7万亿元中小微企业和外贸企业贷款本息实施延期。提供疫情防控、复工复产专项信贷支持超3万亿元。同时多措并举支持稳企业保就业。9月末,民营企业贷款较年初增加5.4万亿元,同比多增1.6万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4.8万亿元,同比增长30.5%。前三季度,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较去年全年下降0.82个百分点。此外,在发挥保险保障功能上,前9个月,保险业赔款和给付支出9989亿元。对受洪涝灾害影响严重地区发放灾后重建贷款1833亿元,保险赔款55亿元。

谈及下一步,梁涛表示,包括确保大型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40%。落实“金融系统全年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要求。大力发展科技保险、专利保险。完善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开发更多生态环保领域信贷保险产品,助力打赢脱贫攻坚和污染防治攻坚战。引导大型银行下沉服务中心,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推动中小银行、理财、信托、保险等重点领域改革实现突破。

 “金融科技在赋能乡村振兴方面将大有可为”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金融科技在赋能乡村振兴方面将大有可为。”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在2020金融街论坛暨成方金融科技论坛上发表讲话时如是说。

具体将发挥哪些作用?对此,范一飞表示,在提升农村金融普惠化方面,要加强惠农金融服务点与益农信息社、电商服务站等融合共享,运用移动金融APP、开放API等手段拓宽服务半径,打造“跨金融机构互通、线上与线下打通、金融与公共领域融通”的服务新渠道,因地制宜丰富特色化、综合化涉农金融服务和产品,填补农村金融服务空白。

在助力农业产业现代化上,要借助移动物联网、卫星遥感、图像识别、电子围栏等技术,加强作物、畜禽、水产、林木等农业“活体”动态跟踪,促进农业产业链数据自动化采集、可溯化信任和智能化分析,让“动产”转换为“不动产”,推动资金流、物流、商流深度融合,提升农业产业和上下游企业融资可得性。

同时,还要推动农民公共服务便利化,探索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农村缴费模式,实现水、电、燃气等公共事业缴费一站式办理,推动社保服务激活、就医结算、交通购票等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实现“多项服务只跑一次”,让农民享受更优质便捷的服务体验,助力打通智慧政务“最后一公里”。

此外,在促进乡村建设数字化上,要针对农民“数字足迹”缺失、农业跨领域数据融合不足等问题,基于多方安全计算、同态加密等技术推进涉农数据共享,利用数字化手段完善农村信用信息体系,为农户授信策略提供可信任、可追溯的数据源,提高信用体系覆盖面和应用效果。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点金工作室 贺霞)


责任编辑:李昕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供读者参考。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供读者参考。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