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并强调加大“六稳”工作力度。
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做好“六稳”“六保”,离不开政府与企业的共同支撑,也离不开金融的保驾护航。
“复工复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惠及企业、惠及于民的利好政策,例如为企业减税降费、减缓社保金的缴纳,例如消费券的发放,消费打折等等,社会反响极好。”全国人大代表徐晓说,作为成长于河南、发展于河南的民营企业,她感受到了河南各级党委、政府尊重市场主体,为企业排忧解难的为民情怀。
徐晓介绍,她的企业在开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开封市党委、政府多方谋划、科学决策,通过引导文化创意消费,适时开放夜市消费等手段,在消费端提供了好的环境。“作为企业我们更应该在供给端做的更好,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提升服务水平,为进一步增强市场活力,拉动消费做出疫情常态下民营企业应有的贡献。”徐晓说。
今年参会,徐晓带来了多个建议,其中“关于支持河南省发展绿色金融的建议”是她首次提出。
徐晓介绍,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绿色金融体系是指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指数和相关产品、绿色发展基金、绿色保险、碳金融等金融工具和相关政策支持经济向绿色化转型的制度安排。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大举措和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不仅有助于动员和激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绿色产业,加快经济向色化转型,更有利于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经济增长潜力。
徐晓说,河南目前积极引导推动全省金融机构践行“绿色金融”理念,持续加大对绿色、低碳、循环经济领域的资金投放,取得显著成效,但也显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是产业结构落后制约绿色金融发展。绿色产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很多清洁能源、清洁基础设施、节能环保行业的中小企业创立时间短,发展基础弱,成长性不足,难以符合银行授信条件,导致绿色金融发展的空间受限。其次是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比较单一。我省绿色金融规模总量不小,但参与主体主要是各大银行在省内的分支机构,本土银行、证券、保险等机构在绿色金融服务方面没有突出表现。大部分金融机构的风险评估模式还是仅仅围绕信用风险展开,不能很好地对客户的社会与环境风险进行识别管理,难以进行差异化风险定价。”徐晓说。
对此,徐晓建议河南省申报创建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选择我省具备条件的市县作为试点地区创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
“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完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引导民间资本进行绿色投资,推动绿色低碳城市建设,开展绿色金融国际合作,力争打造绿色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河南模式’,为全国尤其是中部地区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徐晓说。
徐晓还建议设立国家层面的黄河生态带产业发展基金。由国家相关部委组织政策性金融机构、中央企业牵头基金设立工作,中央和地方两级财政共同注资,吸纳商业银行、保险资金等参与,开展市场化、专业化运作,支持沿黄九省(区)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滩区居民迁建等领域重大产业项目,服务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加快推动地方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建设。支持河南在内的地方政府在国家现有绿色产业项目目录基础上,积极研究探索符合本地特点的清晰可执行的区域绿色金融标准体系,为规范绿色业务发展、营造公平市场环境、防范金融风险提供技术和制度保障,增强绿色金融的商业可持续性。”徐晓说。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