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住豪华别墅”“师长在战场喝咖啡抽雪茄”“主角清一色发胶发蜡”……近期,以“亮剑3”为噱头的抗日剧《雷霆战将》,引发舆论批评,黯然停播。
这部打着“青春热血偶像剧”的电视剧虽然没有手撕鬼子、单手掏心、手榴弹炸飞机等雷人情节。但是这部剧的离奇之处仍然让人咂舌,过于脸谱化的设计,过于浮夸的表演,缺乏事实依据的情节设定等等,明显不合常理,是对历史和历史人物的亵渎,不可能赢得观众的认可和口碑,被网友们调侃是《靓剪之雷霆托尼》,“完全没有脱离抗日神剧的套路。”
“万人争负土,烈骨满山香”。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华民族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从白山黑水到天涯海角,男女老少齐上阵,四万万人齐蹈厉,母亲送儿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战场。忍受了巨大的痛苦和牺牲,付出了3500多万的军民的生命,中华民族才换来了最终的胜利。战争不是游戏,而是对人类肉体和精神的残酷剥夺。当人物偶像化、敌人脑残化、战争武侠化、抗日游戏化的胡编乱造之作占据荧屏,其实是消解了严肃残酷的历史,也矮化了我们曾经的奉献和牺牲。我们不能以历史为戏说对象,来消费历史、娱乐历史,这只会让真正的抗战历史被淡化、被遗忘,甚至被扭曲。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伟大壮举,是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重要内容。抗日题材剧担负着历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文艺职责,必须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和精神认真对待,再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波澜壮阔的历史,向观众展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的抗战精神,从而增强观众的历史认知和民族情感,凝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胜利来之不易,历史不能随意打扮。电视剧需要一定的艺术夸张,但不意味着电视剧可以对历史和事实随意扭曲,如果用娱乐赏玩的态度来处理严肃抗日题材剧,为了增加看点、博取眼球、取得更高收视率,于是乎脑洞大开,不顾事实地加料:超乎常理的雷人场景、荒诞不经的故事情节、神化俗化的抗日英雄,将抗战剧变成搞笑剧、言情剧、玄幻剧,以此来消费历史、娱乐历史。恣意戏谑、恶意歪曲甚至随意杜撰,这种粗制滥造的“抗战演义”,其结果必然会遭到观众的唾弃。
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雷霆战将》被质疑再次提醒我们,抗战题材的影视剧,理应承担其传播红色文化和重现历史的文艺职能,只有尊重血与火铸就的抗战史实,敬畏许身报国的抗战英烈,在历史原型与现实艺术表达之间找到切合点,架起符合观众审美的桥梁,拍摄出让观众“走心”的精品,才能取得口碑和收视率的“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