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手机的时代,人们去旅游,体会的是不同的文化和风土人情。在手机功能越来越多的时代,一些人去旅游,体会的是打卡拍照,让有特点的景观成为拍照的背景,成为朋友圈里的与众不同。于是,旅游已不仅仅是旅游,也是朋友圈里的一场“竞赛”——谁的旅行照拍得最美、最“仙”,谁就是这场“竞赛”的最终赢家。于是,旅游不再是背个包轻松上阵,而是拖着装满道具的旅行箱勇敢前行。一些人的旅游攻略里不再是必须体验不同的文化,而是打卡一个又一个网红景点。追求旅游的“诗与远方”,成了一场“姿势大全”的仪式消费,一场心照不宣的行为艺术。
因为对仪式的盲目追求,从众成了最简单粗暴的套路,法不责众成了应对监管的绝招。据报道,青海省格尔木市的315国道成为不少游客打卡的“网红公路”,青海交警总队介绍,自2018年至今,315国道上因为拍照共发生了8起交通事故;8月,重庆一男一女两驴友挑战贵州网红瀑布滴水滩,命丧悬崖;9月,在当地又一“网红打卡地”——冰臼,一名青年在一深水潭边拍照时,不幸滑落其中,两天后救援人员才将其打捞上来。如此行为拍下的风景的确漂亮,但也更危险。
莫让网红变“血红”,莫把痛点当“卖点”。对于游客来说,旅游是一种放松,但放松不是简单地放下和松弛,而是放下心理负累,从不同的文化景观中获取心灵的营养、生活的顿悟,让旅游的收获感为日常的工作生活增添后劲。这首先需要做到文明安全,而不是急匆匆赶往一个个网红景点,丢了文明忘了安全,追求一个比一个更刺激。
对于经营单位和监管部门来说,要加强共享和共管。对那些生态脆弱型的网红景点,不妨淡化其网红标签。即使是不存在生态安全问题的网红景点,也要开辟引流的新思路。景点的核心竞争力最终还是要回归到服务品质、精准对接游客需求、实现安全有序的消费上来。否则,短视频营销等搞得再火,一个安全事故的曝光,可能就得不偿失。
文化和旅游部的“风景处处美,安全时时记”提醒很有必要。游客需要加强自律,相关部门对不听劝阻的游客也不能放任自流,而应是该出手时就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