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市委文明办的要求与实际情况,湖里区在这次行动中全面发动各级文明单位干部职工,小区党支部、业委会人员、各类志愿者齐上阵,在道路、公园、广场、健康步道、沙滩及校园周边等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一边健步健身、一边开展文明行动,本次活动取得良好效果,超过2万人投身其中,清理了近600车各类垃圾。
把爱国卫生运动与精神文明创建相结合,湖里区将持续开展“门前三包”专项治理行动、不文明行为专项整治行动、“烟头不落地”行动等一系列针对性举措。以此为契机,湖里区致力于引导广大市民养成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为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作出积极贡献。
接下来,请跟随我们的镜头走进湖里的公园、小区、商场、学校,感受炎炎烈日下同样火热的文明卫生示范月活动。
【镜头1】
市民园长带队巡山 宣导防疫措施
在薛岭山公园,志愿者正在分发宣传单。(记者林铭鸿摄)
“这位大爷,您的口罩没戴好!”一大早,在薛岭山公园的网红“天梯”前,市民园长林素琴和志愿者们已经守候在此。这天,40名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全天候在公园巡逻,一边开展垃圾清扫、环境保护行动,一边分发防疫宣传单。遇到没戴口罩、人员聚集等行为,志愿者们就上前宣导,讲解自我防范的重要性。
做法:随着健康步道开放、公园管理提升,薛岭山公园、仙岳公园等湖里区公园的人流量比往年更大。因此,湖里区结合“市民园长”举措,积极组织志愿者维护公园游览秩序、排除消防隐患。除了启动当天的志愿服务活动,制止不文明行为、倡导“烟头不落地”等行动也都常态化开展。
【镜头2】
教师当义务交警 护航学生复课
湖里实验中学党员教师志愿者合影。(邓福聪 提供)
琅琅读书声响起,在此刻的湖里实验中学,初三学生正在教室里认真听讲。这天早上,不少学校老师当起义务交警,在路口守护学生安全进校;禾山城管中队也积极响应,护航学生复课。校长林文权打开微信群聊天记录向记者介绍道,凡是有空余时间的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教师,都主动报名参与爱国卫生运动。
做法:“学校此前已开展‘开学第一课’,为学生做好复课的物质和精神准备,也是本次行动的预演。”林文权认为,由教师队伍带头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可以对学生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有助于接下来的全面复课。学校也将以此为“教材”,推动校内校外的精神文明建设。
【镜头3】
参加商场志愿服务 助力复商复市
湾悦城附近,志愿者正在摆放共享单车。(邓福聪 提供)
9日上午10时,湾悦城附近,进出商场的人流量逐渐增多。记者看到,五缘湾北社区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正忙碌着,其中就有社区共建单位华润万家的20名志愿者。他们在路口督导交通、洁净周边环境、整治共享单车乱象、发放反诈骗宣传单,在烈日下挥洒汗水。
做法:随着复工复产、复商复市的进行,商场及其周边的环境整治尤为重要。社区书记孙锦告诉记者,从前期疫情防控工作到复工复产,社区都参与其中,这次爱国卫生运动也积极参与。“每一次行动,社区工作人员都有不同分工,从宣传到洁净家园,各司其职。”这样的常态化行动也引起共建单位的共鸣,华润万家公司办高级经理李荟茹表示,许多公司党员都积极响应社区的号召,主动报名参加爱国卫生运动,“大家都很乐意贡献一份力量”。
【镜头4】
居民店主齐心协力 清理垃圾洁净家园
在神山公寓小区,居民与志愿者一同清理卫生死角。(记者林铭鸿摄)
同样常态化开展的,还有小区里的爱国卫生运动。在殿前街道神山社区神山公寓小区,“红马甲”们正在卫生死角清除垃圾,并把大件垃圾搬离路边。原先隐藏在深处的垃圾、杂草被“连根铲除”,不少小区居民见状也来帮忙。道路两旁的商铺店主们也都各自做好“门前三包”工作,让整条路看上去干净整洁。
做法:小区的爱国卫生运动重在唤醒居民及共建单位的文明意识。“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常态化开展,这是一场及时的行动,是一次环境的集中整治。”社区书记张水波告诉记者,在神山公寓小区这个无物业小区,志愿者平时就注意认真保持环境整洁,得知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不少房东还专门赶回来参加。此外,社区还积极发挥共建单位的作用,仅在神山公寓小区的志愿行动中,就有湖里区妇联、捷安集团、三航六公司等单位参加。
【镜头5】
烈日下疏导交通 维护街面秩序
台湾街-国联十字路口附近,志愿者正在参与疏导交通。(记者林铭鸿摄)
“请不要闯红灯,注意自身安全!”临近中午,路上的车流量多了起来。在台湾街-国联十字路口,来自吕厝社区的志愿者们手举告示牌,站在斑马线附近引导人车有序通行,其中还有身怀六甲的社区工作人员。烈日当空,他们坚守在路口,直到午高峰结束才离开,脸上挂满了汗水。
做法:“我们的志愿者定期在早高峰、午高峰和晚高峰参与交通引导,其间还会开展洁净家园行动,让环境更美好。”社区书记肖桂芳告诉记者,随着复工复产、复商复市的进行,台湾街等辖区街道逐渐恢复生机,交通安全压力也变大了。因此,社区将洁净家园、爱国卫生运动、维持交通秩序等方面工作有机结合,每位志愿者都化身“多面手”,维护街面整洁和秩序。(厦门日报记者 叶舒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