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三个突出”,逐步夯实发展基础。突出规划先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委托国内知名院所,遵循先地下、后地上,先生态、后生活等原则,科学制定园区总体规划,明确融合主城、功能配套、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等基本思路。坚持“多规合一”导向,高标准编制控制性详规及各专项规划,规范园区各项建设和发展。按照省级支持、两市共建、市场参与的开发模式,累计投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50多亿元,全面推进路网、供排水、供热、燃气、污水处理、消防、保税仓、标准化厂房、安置房和绿化等十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突出绿色优先,打造绿色生态园区。坚持空间布局绿色化,优化调整生态红线,合理布局公共服务设施,推进生态景观绿地全覆盖。坚持基础设施绿色化,逐步扩建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由1.5万吨/日提升到6万吨/日。坚持产业绿色化,实行入园项目环保“一票否决制”,累计完成企业技改投资约25亿元。坚持生态环境绿色化,投入资金1亿元治理园区河流,推行绿色运行管理模式,陆续建成市民公园、汴河景观带等一批河道绿化景观工程。突出协同配套,完善综合功能服务。先后引进绿地集团、中原航校、北大附属实验学校、宿城一中、安杰养生苑等优质资源落户园区,投资近百亿元实施110多个文化、教育、医疗等重点项目,努力实现扩容和提质协同并重,持续增强园区各项配套服务功能。
做好“三篇文章”,持续加快产业发展。立足三个结合,做好产业定位的文章。坚持比较优势和特色产业相结合,充分发挥宿州“果海粮仓”和马鞍山“钢铁之都”等资源优势,将园区的主导产业定位为绿色食品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坚持区位交通和市场潜力相结合,借助京沪高铁连南接北的便利条件,积极谋划建设智能终端、生态纸业和绿地科技“一园两基地”。坚持绿色发展和转型升级相结合,以联席会议形式对产业项目废气、废水等进行环保“绿色体检”,立足每个项目打好“高质量牌”。探索“三个机制”,做好产业集聚的文章。建立健全“1+3+5”全员招商机制,即发挥两市联合招商这个优势,强化产业招商、基金招商和以商招商三条路径,推进一号工程战略、一个目标牵引、一支队伍落实、一站式服务、一套机制奖惩五项措施,累计谋划项目652个,签约项目450个。落实推进“一员六帮”服务机制,组建引进项目包保小组,每个项目配备一个项目专员,“保姆式”“全程式”服务贴心到位。深入开展项目服务“百日攻坚”、“百名党员推百个项目”等行动,着力帮防疫、帮融资、帮招工、帮降本、帮安全、帮解惑。探索建立“三个服务”营商机制,制定“四送一服”10条实施意见、加快项目建设服务企业发展实施意见等制度规定,全面推行企业服务全程代办制、行政审批制、好差评制度,让企业主体地位更加突出。着力“三个推动”,做好产业转型的文章。编制智能终端产业三年发展规划,建成30万平米智能终端产业平台,布局5G通信、物联网等产业,着力推动“智慧+集群”,逐步打造成智能终端特色小镇。发挥骨干企业龙头带动作用,按照做大一个、跟进一批、带动一片的目标方向,成功引进上海绿地、上海泰盛、中欧蓝莓、浙江晨桦等一批骨干企业,推动形成总部经济、科技孵化、仓储物流等“龙头+配套”产业新格局。连续五年举办“相约宿马”创新创业大赛,健全完善股权、产权激励措施,积极搭建中科院微生物所、中科大生命学院、中国农大生物学院等一批科研团队平台,推动形成“人才+平台”互为促进发展良好态势。
推进“三个创新”,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创新干部管理体制。按照科学、高效原则设立管理机构,搭建合作共建领导小组决策、管委会管理、开发公司运营的三层管理架构,优化整合内设机构,推行扁平化管理模式。按照身份不变、岗位管理、同岗同酬思路,推行岗位管理新模式,做到干部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营造干事创业浓厚氛围。实行岗位考核激励制度,实施月考核、周点评、日报告制度,将考核结果与个人绩效挂钩,激发干部队伍工作积极性。创新投融资体制。组建宿马投资集团作为园区投资开发主体,采取“1+N”运营模式,推进市场化开发、运营和管理。“1”指园区实体公司,负责园区基础设施建设,“N”指社会投融实体,参与园区公共资源、公用事业和基础产业等项目建设。园区实行政企分开、市场运作的投融资模式,逐步将省、市财政资金转变为资本进行市场化运作,发挥政府资金杠杆撬动市场资金参与园区建设。截至2019年底,宿马投资集团总资产达到130亿元。创新行政服务体制。实施“三证合一”登记制度、“容缺审批”制度、“三集中、三到位”、“一站式”行政审批机制,创新项目服务的并联审批模式。简化项目流程,推行申报材料、办理程序、承若时限、收费依据、办理结果等“九公开”制度,实现企业进一次门、盖一次章。完善社会事务托管模式,将社会事业和征迁事务两大服务职能委托外包,由“直接抓”变为“统筹抓”,激发体制机制活力。
狠抓“三项措施”,有效对冲疫情影响。抓“网格包保”,确保责任落实到位。建立“园区-部门-企业-车间”四级网格防疫制度,园区干部职工全员齐上阵,所有网格员每天至少开展1次巡查,将巡查情况上报至上级网格,促进网格化工作真正落地生根、收到成效。实行“一企一策”、“一人一档”管理,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内防反弹、外防输入有效措施。实施工业企业、建筑企业、村和安置区三大领域分类管控,日通报、日总结、日整改,定期开展督查考核。加强安康码宣传使用,持续开展境外人员摸排跟踪,做好出行、住宿等跟踪协调服务。抓“全方位服务”,加快企业复工复产。认真落实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各项政策措施,制定出台金融支持、租金减免、水电气补贴等八条园区惠企政策,帮助6家企业融资3000多万元,帮助62家企业减免租金333万元,帮助18家企业缓缴税费5241万元,协同企业共渡难关。主动协调口罩、消毒液、酒精等防疫物资,通过点对点、车接车送等方式,帮助企业解决复产用工1800多人。抓“线上线下”,持续加强项目建设。牢固树立对冲疫情不忘招商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强化“周周都是招商周”“人人都是招商员”招商氛围,成立14个由园区负责同志任组长的招商工作组,全面推行“线上”招商,通过电话、微信、视频等方式,变“面对面”交流为“屏对屏”沟通,疫情期间谋划项目56个,签约项目25个,协议引资60多亿元。认真做好项目建设各项服务,宝武集团马钢循环经济产业园、泰盛造纸基地、中欧蓝莓产业园、智能终端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进度,为对冲疫情影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