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仲文(右)登门入户了解贫困户的情况
□记者 张延 文/图
“扶贫工作是一场持久战。经过这几年的驻村扶贫,我对扶贫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现在,我每天想的都是怎样才能让老百姓尽快过上好日子,能为村里办点实事。”
这是冯仲文在日记本中所写的一段话。从到卫辉市太公镇东寺门村担任第一书记那天起,他就将在村内的点点滴滴和内心的感想记录在日记本上。几年过去了,日记本已经写了厚厚的3本。
冯仲文出身农家,是一名在卫辉市供销社工作了30多年的老党员。他对农村、农民、农业有着深厚的感情和深刻的了解。
调查研究 理清思路
2014年10月,冯仲文被派驻到卫辉市太公镇东寺门村担任第一书记。
东寺门村位于卫辉市西北部,地形主要以丘陵为主。全村239户907人,其中贫困人口38人。
冯仲文从上任的第一天,就开始了入户走访,与村民拉家常交朋友,听他们说真话,说实话,甚至是牢骚话。通过走访,他迅速了解和熟悉了这个村的风俗习惯、贫困村民的基本生活状况。那时候,他在日记本上这样写着:“村民急需解决吃水问题;村里道路得赶快维修;李录山妻子做过手术,常年吃药,尽快给李录山找份工作……”
解决问题 取信于民
由于缺水,东寺门村的生活用水,都是靠村民自家打的小水井。但是小水井打得浅,水质差,干旱的时候容易断水。为保证村民饮用水安全,冯仲文与村两委多次开会研究,后在卫辉市政府相关部门的协调下,投资103万元,为全村239户村民免费安装了自来水。
看着流出来的自来水,村里的贫困户贝金明及老支书陈金激动得流下了眼泪:“老冯啊,你们解决了我们村二三十年没能解决的吃水难问题。感谢工作组,感谢党的扶贫好政策!”
东寺门村只有一条进出的道路,但年久失修,路面破损非常严重。村民们形容这条路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多年来,这条道路让村民苦不堪言,抱怨不断。一直以来,由于资金没有着落,道路一直没有维修。
看在眼里,急在心中。冯仲文与村两委经过研究讨论后,向市扶贫办递交了修路维修申请报告。最终,修路维修申请报告批了下来。两个月后,一条平坦宽敞、总长度7800米的村道出现在村民面前。“下雨天,终于能出门了。”村民激动地说。
济困扶贫 感动村民
贫困户李录山,妻子做过脑瘤手术常年吃药,女儿在漯河上学,儿子上小学四年级,所有的重担都压在他一个人的身上。因为找不到挣钱的路子,李录山干脆破罐子破摔,浑浑噩噩混日子。
为了使他尽快摆脱贫困,冯仲文与他多次谈心,并通过驻村工作队的努力,在当地一家养老院为其安排了月收入2000元的工作。这一举动让李录山感动万分,并让他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
在得知李录山本人有关节炎后,冯仲文还自己掏钱为其购买了膏药,鼓励他克服困难,坚持工作。
“这几年他帮助村民办的好事太多了,冯书记,真中!”有村民这样评价冯仲文。
为了提高贫困户的整体收入,冯仲文每月定期召开贫困户大会,宣讲扶贫政策并联系举办厨师、家政、缝纫等培训班。目前,贫困户实现稳定就业人员15人。为了使贫困户收益稳定、持久,在市发改委的支持下,冯仲文牵头为该村引进了光伏发电项目,收益覆盖贫困户23户,这些项目的实施为贫困户的脱贫提供了持续支持保障。
责任编辑:李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