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延 通讯员 傅靖棽
8月30日,由中央文史研究馆、中国民协秘书处、卫辉市文联、比干书画艺术研究院等主办的“三笔亭”建成十五周年书画展,在卫辉比干书画院举行。当天,中央电视台《中国影像》采访组导演张培帆一行走进比干书画院,对“三笔亭”创建人傅世光作了专题报道 。卫辉“三笔亭”有什么样的魅力和故事?为何会吸引中央电视台关注?
在岁月的更迭中,坐落在卫辉市政府综合办公大楼前,被誉为当代兰亭的“三笔亭”迎来了15岁“生日”。
卫辉古城,地处中原,南临滔滔黄河,西依巍巍太行,地理位置上有“南通十省,北拱神京”之称,人杰地灵,培育出了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让这座古城的文化显得愈加厚重。被誉为当今画坛“三支笔”的秦岭云、卢光照、侯德昌三位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皆是自这里走出。
三位著名书画家,在国内外皆享有极高声誉,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是中国书画界泰斗级人物。为了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让他们德艺双馨的精神得以弘扬,2002年,卫辉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建立“三笔亭”。
从2002年筹建至今整整15个年头。其间,卫辉知名人士、比干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傅世光个人捐资20余万元,为三位著名书画家出书、报、刊物和办书画展览。他的行动感动了很多人,称他是宣传卫辉厚重文化的功臣。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央视闻讯卫辉举办“三笔亭”建成十五周年书画展的消息后,8月30日《中国影像》采访组赶到卫辉,对画展和“三笔亭”创建人傅世光作了专题采访。
据悉,在此画展之前,由傅世光筹划和创作篆书、卫辉青年画家王宏忠创作的牧野群英国画展,已在全国各地巡展百余次,使全国了解新乡、了解新乡名人,把一个个英模人物和名人打造成牧野大地的靓丽名片。
■相关链接
秦岭云,又名维新、铭三,1914年生于卫辉,2008年于北京逝世,享年94岁。1934年秋考入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绘画系。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美术供应社组长,文化部出版局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山书画社副社长,北京山水画研究会艺术指导,《诗书画》丛刊主编等。他的山水画,师造化,重传统,艺融古今,是一位很有独创性的国画大师。
卢光照,字春塘,别署“三不子”老人。1914年生于卫辉,1937年毕业于国立北平艺专。2001年10月17日仙逝,享年88岁。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齐白石艺术研究会会长。他历六十载的艺术探索,苦心耕耘,深得齐白石大师之真传,且吸收任伯年、吴昌硕、虚谷等人之笔墨精髓,丰富和发展了“齐派”艺术,开创了自己独有的艺术之路,从而成为我国当今花鸟画的杰出代表之一,更无愧于白石老人的关怀期望及亲赠“吾贤过我”之赞誉。
侯德昌,1934年1月30日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的家庭,著名书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98年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1976年,毛泽东主席逝世,党中央决定修建毛主席纪念堂。在从全国书法界征集的万份稿件中,侯德昌书写的“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永垂不朽”十七个大字被选中,制成金字镶嵌于瞻仰大厅,受到中央领导、专家和群众的好评,获文化部嘉奖。侯德昌的山水画功力深厚,他为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主笔绘制的巨幅山水画《幽燕金秋图》,被誉为“出镜率”最高书画作品。
(《平原晚报》A06版)
责任编辑:李蕾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