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只把“看骗子能骗走多少钱”当笑话看

2014-11-14 08:21:59 来源:  评论:0 点击:  收藏
王垚烽 
 
  这是一个让骗子都会感到忧桑的故事:41岁的老刘一天在网上买男性保健品,随后就陷入了无休止的连环骗局中。4个月时间他前后汇款14笔,共计54万余元。让人不能理解的是,在被骗走7万元的时候,老刘已经意识到对方有问题。可他选择继续被骗,原因是:想看看骗子究竟能骗走多少。(11月12日《钱江晚报》) 
 
  互联网消费时代,遭遇骗子是常有的事情,可明明知道对方有问题,却还继续给骗子汇钱,这样的故事倒还真是没有听说过。至于当事人老刘那句“想看看骗子究竟能骗走多少”,更是让人喷饭叫绝。如果不是白纸黑字登在报纸上,恐怕很多人会以为这是《故事会》里的幽默笑话。难怪就连骗子都已经有些犯傻了,因为所有的骗人理由都已经用完,无奈只好把骗局再演了一遍。 
 
  不过,如果你以为老刘是真傻,那就大错特错了。按照他自己的解释,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担心被骗的数额太少,公安不管,所以心想不如干脆就赌一把,继续给骗子骗,把数额弄大一点,同时也好稳住骗子。当然,这个逻辑乍听上去,同样够奇葩,但仔细想想,现实中,无论是破案还是维权,可不就盛行这套“闹大才解决”的潜规则吗?那些由于仅仅被骗几千上万元,而一直拖着破不了案的事例难道还少吗?在这个意义上,老刘“想看看骗子究竟能骗走多少”的说法虽然滑稽,却蕴含着朴素的民间智慧,尽管很多时候,这种智慧的背后有着深深的现实无奈。 
 
  需要申明的是,我这样说并非想指摘公安“势利眼”。事实上,受制于人手、经费等因素,出现破不了案的情况再正常不过。只是,面对老刘们“把数额弄大一点警察才管”的心思,作为执法者,的确应该有所反思。一方面,它提醒有关部门,必须严格依照法律程序,认真对待每一起案件,坚持做到法律面前事事平等,才能逐步消除民众“闹大才解决”的维权思路。 
 
  另一方面,相比事后的卖力侦办,更应该重视对于制度的修缮,从而在源头上防止类似诈骗案件的发生。以本案为例,其实骗子的招数并没有什么出奇,依照的仍然是网上购买客户信息——以“回访”为名电话诈骗的“老剧本”。问题是,骗子为何能够如此轻而易举地购买到消费者的个人信息?这些信息又是谁兜售出去的?如果骗子没有老刘的个人信息,还会有后面的连环诈骗吗?作为信息泄密者,是否也应该受到法律的严惩? 
 
  最近有消息称,公安部门历时五年攻克大规模服务技术难题,建立起全国唯一的“公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此举有望使公民的网上隐私更加安全。毫无疑问,这是一个令人欣喜的好消息,但我想说的是,技术的突破并不能够弥补制度上的漏洞,更无法取代执法层面的努力。如果仅仅因为泄密的面不大,就轻易放过售卖老刘信息的人,那么这不正好反过来印证了其“闹大才解决”思路的正确性吗? 
 
责任编辑:杨瑞

关于 骗子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