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史来贺“过电影”
李 辉
新时代农民的先驱、中国乡村的灵魂人物史来贺,身不离农村,手不离劳动,心不离群众,多年已经养成习惯,每夜入睡前,都要对全村300多户“过电影”。刘庄村民说:“在咱村,是集体致富,不漏一家。全村谁家日子不能过了,老史都过去拉一把。特别是对困难户,格外看得重,恐怕他们过不好。”
才读完刘震云的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旧社会竹业社的老鲁大概没看过电影,就喜欢“走戏”。对戏文只想不唱,戏在脑子里走,徒弟打瞌睡把竹子破残了会有岔音,一出岔音,老鲁脑子里的戏就停了,从戏里出来,老鲁就抄起残竹,操着破锣嗓子骂“妈拉个X”。可见,人的大脑其实就像放映机和戏台,古今历史、悲欢离合、风花雪月、七情六欲等都会在脑子里反复呈现。
世界观决定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你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过”出来的“电影”就有不同的内容和画面。出生于贫苦农家的史来贺,从小满眼都是苦难,父亲给地主扛了30年长工,加上连年涝旱盐碱灾害,家里穷得连盐都买不起。尤其1942年河南大灾荒,刘庄村死了60多口人,16家绝户,史家也失去3位亲人。回忆苦难的岁月,史来贺“过电影”,无疑就是悲情的《白毛女》和《一九四二》。
史来贺说过:“共产党的光芒,实际上是每个党员、每个党员干部发出的光的总和。党员都是发光体,群众都有趋光性。”忠于共产党的理想,史来贺把自己的一生完全放在老百姓中间;他一辈子情有独钟,正是最广大的劳苦大众。他之所以对共产党忠诚,是因为共产党对老百姓好,为劳苦大众谋幸福。正是有了这种朴实的人民观,史来贺“过电影”才接地气、贴民心,俨如一部始终充满正能量的纪录片,在每个时代节骨眼上都绽放光芒,不负重托,不负众望,终使一面全国农村先进典型的红旗迎风不倒,永不褪色。
党员领导干部如何“过电影”,其实也是一种“过堂”的清醒过程。它不需要“过山车”般的惊险刺激,它不能有在神圣的旗帜面前滋生半点儿“过家家”的儿戏心理,而是要在使命的银幕上,多像史来贺那样将“银幕”化为鲜红的党旗,让群众企盼的眼睛成为精神的启明星,昭示其远离容易引起自身蜕变的糜烂之地,在美色、权力、金钱的诱惑面前不动心,保持党员领导干部应有的品行操守。如此,中国革命用热血凝成的基石才能牢固不破,共产党人用信念铸就的历史丰碑方风雨无惧。
李瑞环同志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是,“群众最可敬,群众最可爱,群众最可怜,群众最可畏”。他还说过“上山下水问渔樵,要知民意听民谣”。的确,人民是杆秤,历史是杆秤,党员领导干部的分量最终都是由人民来衡量的。每夜入睡前都要对全村300多户“过电影”的史来贺,怕在群众中孤立,怕在群众中孤独,因此才“不唯官,不唯上”。“过电影”的史来贺用热血谱出了一首“电影”主题曲,这就是“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共产党永远的挂念。老百姓是山,老百姓是海,老百姓是共产党生命的源泉”。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员领导干部也要多学学史来贺的“过电影”,心中装着百姓,情关群众疾苦,用真心换来民心,用春天的播撒换来大地的丰收。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