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在新乡(上) (1)

2012-02-03 09:49:04 来源:  评论:0 点击:  收藏

大河新乡网讯(记者 赵新颜)新乡,这片热土,曾留下毛泽东的足迹。1952年和1958年,他曾亲临新乡,先后视察新中国成立后在黄河下游兴建的首座大型引黄水利工程——人民胜利渠和新乡县七里营人民公社。 “走...


    当时新乡连日阴雨,天空阴沉,吴芝圃与时任新乡地委书记的耿起昌请示毛泽东主席可否将行程改为视察郊区牧野村和棉织厂时,毛泽东主席没加思索,把手一挥说:“还是去七里营!”


    8月6日下午,雨过天晴,乡下的空气格外清新,绿油油的庄稼惹人喜爱。毛泽东主席首先来到七里营村中心村广场,向迎接他的干部、群众招手致意。


    当毛泽东主席走进新乡县七里营人民公社大门时,时任新乡县县委书记的胡少华随即汇报说:“这是全县第一个人民公社。”


    在公社会议室内,毛泽东主席和大家一起吃着刚摘下来的西瓜,时任公社社长的王文生简要介绍了七里营的基本情况。当听到七里营建起了面粉厂、养猪场、敬老院和幼儿园时,毛泽东主席说:“搞这么大,管理不容易,有没有困难?”王文生说:“有困难可以克服。”


   随后,毛泽东主席视察了敬老院。时任敬老院院长、在渡江战役中负伤的伤残军人杨长敬紧握主席的手,激动得说不出话。五保老人马林海高兴地说:“可盼到了这天,毛主席您老人家可好啊!”


    毛泽东主席视察敬老院、面粉厂、滚珠厂、幼儿院、农民食堂后仍兴致不减,迈着稳健的步伐走向一望无际的棉花田。毛泽东主席走进棉田,连声称赞棉花长得好,问道:“像这样的棉花有多少?”王文生答道:“七里营共种10500亩,有5000亩是这样的。”主席接着问:“能收入多少?”王文生回答:“保证1000斤籽棉。”毛泽东主席听身边的人员说,前边是干部棉花试验田,高兴地说:“要看看喽,这个办法好。”


    在干部试验田,毛泽东主席认真察看了棉花生长情况,他对“一棵棉花已有30多个成桃,每亩能收入1000斤籽棉”这个数字不大相信,说:“收到手里才算数。”


    毛泽东主席看到茂密的棉棵,问身边的干部:“通风透光怎么办?”胡少华回答:“推株并拢。”毛泽东主席说:“过两天就又复原了吗?”显然并不相信靠推株并拢就能解决问题,“现在棉花怕不怕下雨?”吴芝圃说:“可以盖棚子。”毛泽东主席笑着说:“试验田可以,大田怎么办?哪有这么大的棚子呀?”引来大家哈哈大笑。


    面对一片丰收景象,毛泽东主席满意地对吴芝圃说:“吴书记,大有希望啊,你们河南要是都这样就好了!”吴芝圃说:“有一个这样的社,就会有好多这样的社。”主席兴奋地说:“对,有一个这样的社,就会有好多这样的社!”


    在回村的路上,毛泽东主席问:“你们这里过去收入多少,今年收入多少?”时任公社书记的徐占奇告诉主席,解放前这里的劳动力一年只收入30元,去年人均纯收入84元,今年因为搞集体积累,扩大再生产,想维持去年的水平。毛泽东主席十分关心农民收入,他说:“今年100元,100元。”接连说了两个100元。


    视察期间,毛泽东走到哪里,哪里就一片欢呼。下午6时,主席离开七里营时,向热烈欢呼的群众挥手告别。


责任编辑:No.005

关于 毛泽东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