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回音

2011-12-30 11:08:21 来源:  评论:0 点击:  收藏

大河新乡网讯(记者 赵新颜)近日,热心读者、原新乡市蒸呢布厂退休职工钱玲保老人给本栏目来信称,读了记者采写的《新乡工业之父——王晏卿》后颇有感触。 钱玲保老人说,《大牧野》栏目真实地报道了新乡工...

    大河新乡网讯(记者 赵新颜)近日,热心读者、原新乡市蒸呢布厂退休职工钱玲保老人给本栏目来信称,读了记者采写的《新乡工业之父——王晏卿》后颇有感触。


   钱玲保老人说,《大牧野》栏目真实地报道了新乡工业之父王晏卿当年创业之艰难以及新中国成立后为我市经济工业发展作出的贡献。此文章一经刊登就在新乡引起很大反响。新乡70岁以上的老人大部分都记得,解放前新乡有“同和裕”银号、“同和裕”大商行,都知道王晏卿是金融界巨擘,兴起了我市第一批民族工业,创办了多家工业企业。王晏卿是民主人士,也是爱国人士,他创办的静泉中学是新乡最早的现代化中学。最近很多市民都在议论“同和裕”大商行旧址在哪里?静泉中学的学生是否聚会过?


    钱玲保老人告诉记者,虽然王晏卿先生是新乡本地的企业家,大家对他的生平有所了解,但是一些细节也是通过这篇文章得知的。比如,王晏卿在开封监狱被羁押期间,官僚资本的代言人曾游说王晏卿加入,被他婉言谢绝,后来王晏卿被判无期徒刑。1942年,长期受到国民党官僚资本家压榨的王晏卿在汉口与中共地下党有了密切接触。当时,中共党员王锡璋(解放后曾任新乡市市委书记、河南省教育厅厅长)、蔡康志夫妇向豫鄂抗日根据地转移时途经汉口,在王晏卿家借住月余。在王锡璋的介绍下,王晏卿于1943年开始了与抗日根据地的秘密贸易。次年,他冒着生命危险先后5次深入根据地,与时任八路军359旅司令员的王震共商如何开展边区贸易,对打破当时日寇对根据地的封锁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本栏目曾刊登上世纪70年代初孟姜女河改造的照片,钱玲保老人告诉记者,他本人就曾参加过孟姜女河的改造。这张照片上的劳动场景应该是在原红旗棉织厂处,也就是东方文化步行街东段入口处。《大牧野》栏目让他回忆起了全厂职工争先恐后义务劳动的年代。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孟姜女河是我市一条排放污水的小河,又脏又乱,夏天苍蝇、蚊子满天飞,在那里居住的市民都说那是新乡的“龙须沟”。当时新乡的领导为了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下达了对孟姜女河进行大规模改造的指示,我市一些企业自出资金和劳力,先将沉积多年的淤泥挖出运走,然后用水泥砖头将其两岸圈起来,使污水从下边流出,并修了一条路。

    钱玲保老人回忆说,他当时在红旗棉织厂工作,生产任务很重,但是厂里仍然坚持每天出动几十名职工参加劳动。他当时年仅21岁,大家不怕脏、不怕累,手磨破了,肩膀肿了,就用厚布垫着继续干。厂领导带头劳动,厂炊事员送水送饭,大家的干劲十分高涨,最后圆满地完成了上级分配的任务。孟姜女河改造后,生活环境变了,老百姓称赞说,上级给咱老百姓办了一件大好事。如今,经过几十年的旧城改造,老孟姜女河不见了,现在那里成了我市的一处整洁繁华供人们购物、休闲、娱乐的去处。


责任编辑:No.005

关于 当事人 回音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