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改荣 今年端午节,9岁的外甥女给我讲起了端午节的由来。她说是课堂上学的。我问,你们老师讲端午节的风俗了吗?比如说吃粽子、赛龙舟、佩香囊之类的地方风俗活动?她答:“讲了。不过,我们这里能赛龙舟吗?都...
赵改荣
今年端午节,9岁的外甥女给我讲起了端午节的由来。她说是课堂上学的。我问,你们老师讲端午节的风俗了吗?比如说吃粽子、赛龙舟、佩香囊之类的地方风俗活动?她答:“讲了。不过,我们这里能赛龙舟吗?都没有江河。”我再问,那你们端午节放假干什么?她答:“玩呗。老师只让我们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就行了。没安排具体活动内容。”
20年前,我也9岁,但没有老师跟我们讲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也不是法定节日。只记得农历五月初五,家里要买些糖糕吃,嫁出去的姑娘还得回娘家送糖糕。后来,上了中学才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
据说,“端午节”之所以被纳入国家法定节日,是因为韩国要将其申报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跟中国抢夺历史名人屈原。国家为了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传统文化,才有了端午“小长假”。
传统文化需要传播,更需要传承。然而,无论是我还是外甥女,无论对端午节的理解有多少,这天,我们除了按照传统的端午习俗吃粽子、糖糕外,几乎没有什么可以玩的和享受、参与的了。仔细想想,清明节、中秋节、端午节……这样的传统节日,成了多数人休息、旅游、聚会的档期,而不是享受传统文化欢愉的佳节,究其原因,何在?
传统文化节日名目繁多,有了法定节日,就可以传承我们的文化了吗?有了法定节日,没有活动载体,何来传承?而每年放假,政府只是给了民众放假的日期,却没有给民众活动的“目录”。我一直困惑,地方政府部门为什么不搞一些全民都能参与的传统文化活动呢?
当下,真正让年轻人自觉践行或肩负传承使命的有几个?传统节日延续至今,我们依然认为中秋节拜月对诗,端午节的赛龙舟,清明节的踏青赏花,我们仅仅传承了几千年前古人的生活方式,并没有挖掘它们新的时代含义,以至于现在的年轻人不知道这些节日去干什么,做什么,寻找什么,只是被商业牵着鼻子去买哪个牌子的月饼、粽子。
单靠商业性的活动,就想把传统文化弘扬下去,枉然矣!
我不知道外甥女像我这么大,在这些传统节日里玩什么,怎么玩,想什么,是否还能背下端午节的由来。20年后,是否只记得端午节是吃粽子、赛龙舟了。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只有沉淀丰厚的文化,民族才能走得更远。不断开掘传统文化节日的新内涵,创造新载体,是传承传统文化的关键所在,也是年轻人把传统文化的无形转化为全民的精神体验和狂欢的现实所在,更是我们放假的意义所在。若把每一次放假都当成“旅游节”、“聚餐节”来过,作为拉动经济的砝码,那么,我们的精神世界何以饱满,我们传承文化的使命何以完成?子子孙孙何以骄傲于全世界?
我们一直在吆喝回归传统,传承文化,可是谁在吆喝怎么回归、怎么传承?文化多元时代,要想使年轻人对中国传统节日认同,只有不断开掘传统文化节日的新内涵,赋予传统文化新元素,让更多人了解节日的文化渊源,才能把传统节日的文化精髓传承下去,也才能彰显“小长假”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