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多因素造成大学生就业难

2011-04-08 11:38:39 来源:  评论:0 点击:  收藏

大河新乡网讯(记者 贾智勇)还有2个多月时间,2011届高校毕业生就将走出校园,踏入社会。而据教育部统计,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660万人,加上往届未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更大。再加上农民工、...

    大河新乡网讯(记者 贾智勇)还有2个多月时间,2011届高校毕业生就将走出校园,踏入社会。而据教育部统计,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660万人,加上往届未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更大。再加上农民工、城市下岗职工,可以说这几年来,大学生就业的形势不容乐观。


    竞争激烈是外因


    “参加过几次招聘会,每次都是人山人海,几乎每个招聘单位都不冷清。”今年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朱立军就读于我市某高校国际贸易专业,从春节前开始,他和寝室的同学就开始找工作了,至今都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他告诉记者,他最大的感受就是大学毕业生真多,自己的条件在众多毕业生中平平,觉得压力很大。


    和朱立军有同样感触的大学毕业生并不少,在前不久我市某高校举行的一次校园招聘会上,很多应届毕业生都感觉毕业生数量太多,竞争压力过大。


    我国自1999年开始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了一定规模的扩招,大学招生人数从1998年的108万人发展到2007年的56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3%,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实现了“卖方市场”和“买方市场”的转换,竞争观念已经超越了“双向选择”的规范,在更大程度上向市场机制靠拢,就业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很多高校都加大了就业工作力度。


    “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我们与用人单位联系,建立更多稳定的实习就业基地。在河南本地、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长江三角洲地区建立长期稳定合作的就业见习基地,并积极开发京津及环渤海地区的就业市场。”我市某高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几年,学校正在侧重于就业方面的工作,为的就是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中,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新乡高校多,大学毕业生多,就业问题更显得突出。


    期望值过高是内因


    随着高等教育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型,大学生“天之骄子”的“精英”优越感逐渐消失,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也就逐渐普通化了,学校和社会舆论也积极引导大学生积极转变就业观念。然而,仍有不少学生的就业观念停留在过去的“精英化”阶段,不愿到基层企事业单位的普通工作岗位就职,而这些基层单位却正是需要人才的地方。“就业不难择业难”的现象普遍存在,而“高不成、低不就”的心态,随着高等教育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型,大学生“天之骄子”的“精英”优越感逐渐消失。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以及到基层就业的政策措施。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去,到西部去。但是,真正能踏实地留在基层单位工作的人数很少,特别是县级以下的基层单位。”我市某高校就业辅导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很多大学毕业生还是期望值过高,缺乏理性观念,其实大学毕业只是一个奋斗的起点,应该沉下心来。但是现实中,很多大学毕业生对下基层、到一线工作不感兴趣。相比一线工人、销售人员,大学生们更愿意到管理岗位、技术岗位工作。而这些管理岗位在众多岗位中占很少部分。现在民营企业需求量增长较快,成为接纳毕业生就业的一支新生力量,而且随着个体、民营经济的继续发展,其需求岗位必将进一步增加。这要求广大毕业生,积极转变就业观念,要适应形势要求。


责任编辑:No.005

关于 诸多 因素 造成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