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高山低头顽石让路

2011-03-11 11:54:40 来源:  评论:0 点击:  收藏

张啸伟 “石姑娘” 队队长刘桂青不畏艰难困苦,战天斗地6年,其间多次放弃上大学、进军营的机会,为国家、为集体甘于奉献,不求回报。她的事迹令人敬佩,催人奋进。 在刘桂青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不怕困难、迎难...

张啸伟

 

    “石姑娘” 队队长刘桂青不畏艰难困苦,战天斗地6年,其间多次放弃上大学、进军营的机会,为国家、为集体甘于奉献,不求回报。她的事迹令人敬佩,催人奋进。


    在刘桂青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无畏精神;可以看到不怕吃苦、以苦为乐、坚韧顽强的乐观精神;可以看到不愿服输、好胜争强、力求一流的工作精神;可以看到不计私利、甘于奉献的大公无私精神……这些精神的形成,固然有个人性格的因素,也是和那个时代特色密不可分的。


    上世纪70年代是辉县“大干“时期,广大群众普遍以参加战斗集体为荣,各公社包括有的大队都组织起“愚公移山专业队”、“ “石姑娘” 队等,为改变家乡的面貌而努力奋斗。“愚公队遍布全县,石姑娘队到处可见。”这句当时的顺口溜生动地表现了“大干“时期辉县的情况。


    在辉县北部山区的南寨公社有个大院大队,全大队20多户人家,除了统筹出工参加大工程外,剩下来的7个劳动力又组成小小的治山治水专业队伍,起名就叫“愚公移山专业队”。7个人抡锤打钎,点火放炮,硬是把村旁的大山“戳”了个大窟窿,逼河改道,在腾出来的旧河床上造田300多亩。


    沙窑公社郭亮村位于1000多米高的牛角山上,全村50多户分散住在6个小山村里。山上山下没有路,只有一道347级大小台阶、高达200多米的“天梯”开在一道直上直下的大绝壁上。1972年,郭亮人决定沿着绝壁,自山顶至山腰斜凿一条隧道,修通下山的大路。他们经过3年多的风霜寒暑,上千个日日夜夜的苦干,终于凿通了千米长的大绝壁。后来,这条横卧在太行绝壁上的大隧道,被日本媒体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黄水公社的土梯大队地处崇山峻岭,交通困难,群众几乎与世隔绝。全大队组织20人成立了“愚公移山专业队”,一天干上十几个小时,哥哥牺牲了,兄弟跟上来。在十几年的时间里,他们陆续打通了北桃花洞、南桃花洞,凿通隧道3个,总长1090米。修成4条盘山公路,总长25公里,真正实现了高山绝顶变通途的愿望。


    黄水公社龙王庙大队的群众苦干加巧干,砌石柱、栽木桩,把胶管架在干河的上空,以“空中走水“方法实现东水西调,使全村从此有了水浇地;龙水梯大队的“愚公移山专业队”前仆后继,在绝壁顶端的大山上开隧洞,把几十个小山村连起来。在当年的辉县,这样的事迹不胜枚举。这些英勇的群众用最原始的工具、最原始的施工方法,与高山顽石较劲,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支撑他们不息苦干的,主要不是体力,而是坚强不屈的意志和“要高山低头,顽石让路”的英勇气概。


    十多年前,我有一次去辉县市拍石头乡,偶然遇到一个村的群众正在开凿隧道,资金、人力、物力都是本村组织的,为的是把山那边的水引过来。当时在昏暗的隧道内,我看见那些赤膊的群众精神振奋,干得热火朝天,很受感动。虽然施工设备比当年先进了,工作效率提高了,但他们身上呈现的那种“要高山低头,顽石让路”的英勇气概却没有改变,正是这种精神至今仍在激励我们的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壮丽的业绩。这种精神是他们的财富,也是我们的财富。今天,我们更应该学习他们的这种精神,把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去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


责任编辑:No.005

关于 高山 低头 顽石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