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明晚期藏品,现收藏于市博物馆中。 明代的潞王朱常淓,是当时热衷于造琴的著名人物。潞王藩府在今河南卫辉市,清王世祯《池北偶谈》卷十九《潞王琴》称:“故明潞藩敬一主人,夙尚风雅,曾造琴三千张。予犹...
属明晚期藏品,现收藏于市博物馆中。
明代的潞王朱常淓,是当时热衷于造琴的著名人物。潞王藩府在今河南卫辉市,清王世祯《池北偶谈》卷十九《潞王琴》称:“故明潞藩敬一主人,夙尚风雅,曾造琴三千张。予犹见长安市上售其一,有隶书‘中和’二字。说明潞王造琴甚多,命名‘中和’的琴也不止一张,所斫制的‘中和’琴至今常有所见。”新乡市博物馆收藏的“中和”琴为潞王朱常淓于大明崇祯甲戌年(1634年)监制。
朱常淓(1607—1646)是安徽凤阳人,俗称小潞王,字中和,号敬一主人、敬一道人。明太祖朱元璋十世孙,潞简王朱翊镠第三子,万历皇帝亲侄。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他袭父潞王爵位,藩国在河南卫辉,在位26年。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朝灭亡后,流寓杭州。清顺治二年(1645年)六月,弘光政权覆灭后,在杭州被明朝大臣推为监国。几天后清军至杭州,遂投降,旋被押解至北京。次年5月,被杀于北京。朱常淓在政治上无所作为,却是明代杰出的音乐家和书法家。朱常淓还深入研究古代音律,写出了一部音律专著《古音正宗》。该书由潞王府于崇祯七年刻印,共7册,书中收有朱常淓自己创作的琴曲和古琴曲共50首。在音律方面,朱常淓有一手绝活儿,就是会制琴,其亲自设计、制作的琴被称为“潞琴”。潞琴制作精良,每一张都有编号。在明朝后期,潞琴就十分名贵,崇祯皇帝把潞琴视作珍品,作为赏赐给诸王的礼物。
此琴是上世纪80年代初市博物馆几经周折从张昭重(北京)手中征集到,鉴定为国家珍贵文物,入藏市博物馆。潞王琴通长120.7厘米,琴式与仲尼式略相近,通体黑漆。琴肩在二三徽间,呈斜形。腰在八徽至十徽间,龙池圆形,凤沼正方形。承露圆角,焦尾冠角较尖,上有灯草线盘成卷草纹。琴面有七根弦。龙池内环刻“大明崇祯甲戌岁潞国制陆拾肆号”,龙池上方刻“中和”二字,龙池之下刻楷书五言绝句:“月映长江水,风微滴露清,回到无声处,方知太古情。”款刻“敬一主人”。其下刻篆书“潞国世传”方形大印。古琴编号为64号,是一件文化研究价值颇高的藏品。在古书中此琴也被数次提及,并有赋诗等,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静心细品此琴,冷冷七弦,荧荧十三徽点,风沼,龙池,凫掌,舌穴,真乃一身物华天宝。轻重缓急,悠扬顿挫,托抹挑打,吟揉绰撞……经历了多少岁月的过往,流年的转换,才渐渐生成为亘古永贵的圣人之音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