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战胜天

2010-12-29 10:15:34 来源:  评论:0 点击:  收藏

志贤 天不是好胜的,但自从荀子响亮地叫出了人定胜天的口号,改造自然的人们都把它当做了奋斗的动力。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新乡山区的人民,怀着让“千古不毛地,万顷成粮仓”英雄气概,揣着干粮,“西北入太行...

志贤

 

    天不是好胜的,但自从荀子响亮地叫出了人定胜天的口号,改造自然的人们都把它当做了奋斗的动力。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新乡山区的人民,怀着让“千古不毛地,万顷成粮仓”英雄气概,揣着干粮,“西北入太行,猛向沙石滩,力战开穷荒”,硬是让高山低头,让山水顺从,造福了百姓。


    唐庄乡党委书记吴金印,在狮豹头乡任书记时,面对土薄石厚、干旱缺水的山区,带领群众扛木头、抬石头,架起了第一座石桥。在唐庄,他“西抓石头东抓菜,北抓林果南抓粮”。按照这样的思路,吴金印使唐庄乡由封闭的太行山村走上了市场经济的通途。乡亲们在太行绝壁上凿出“太行公仆”四个大字,教育子孙后代铭记“太行公仆”吴金印的业绩。


    上世纪60年代,林县修建红旗渠的隆隆炮声,震动、启发了辉县人。建陈家院水库是当时的第一个大工程,全县共有13个公社、3000多民工参与,展开竞赛,1969年6月,工程竣工。随着陈家院水库的竣工,石门水库、宝泉水库、三郊口水库相继开工。各个工地人山人海,车马如织,民工不分春夏,昼夜施工。


    “十年大干,治山治水”成就了“不爱红装爱武装”的“石姑娘”。1965年,辉县诞生了第一支“石姑娘”队。随后,多个“石姑娘”队相继成立,姑娘们的足迹遍布大小水库。最为著名的一支队伍当属1974年在三郊口水库工地成立的“石姑娘”队,队员由71名女青年组成,队长刘桂青不仅带领姑娘们在秋沟单独施工,修建了一座容量为25万立方米的水库,还修了一座石拱桥。


    1979年,三郊口水库“石姑娘”队被全国妇联命名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刘桂青为“全国三八红旗手”。


    修建北干渠,解决东部山区4万群众吃水问题,是辉县原县委书记郑永和多年的心愿,可惜这个规划还没来得及实施,他就被调到了外地工作。


    离休后的郑书记来到太行余脉尖山凹,看到群众依然没有水喝,心如刀绞,决心“把欠乡亲们的债还上”!郑永和拉出了一支队伍,队员都是老干部,个个白发苍苍却干劲十足。从那一年起,他们扎根尖山凹一干就是十几年。1992年7月1日,方山引水工程建成了,尖山凹家家吃上了自来水。山民们看着流来的清水,欢呼雀跃,将老干部队打通的3个洞分别命名为益民洞、思源洞、红岩洞。


    太行盘岭俗称“十八盘”,制约着太行山民的生产生活。“十八盘,行路难,上山如同上青天,采下山果和药材,看着烂掉运不下山。”郑永和用古老的愚公精神,激发辉县人民改造太行的斗志。1965年8月,石岭山坳内打响了开山第一炮,奋战一年,打通了长254米的石岭隧道。1966年,辉县成立“愚公移山专业队”,两年零八个月打通了全国最长的公路隧道“愚公洞”。


    在路没有修通前,老爷顶山上山下居民唯一的路,就是“老爷天梯”,自古一条道。1993年起,在张荣锁的带领下,回龙村的村民没有向国家要1分钱,自行筹集资金,修建了1条9公里长的盘山公路和1公里长的公路隧道,终于将回龙村的山上山下连为一体。


    要想胜天,靠的是苦干,靠嘴皮子是不行的。


责任编辑:No.005

关于 战胜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