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新乡网讯(记者 赵新颜)道家认为,山峰凹处乃天地交会处,能最大限度地汲取天地精华,助于养生炼气,得道成仙。 巍峨雄壮,集天地之灵气的南太行,无疑是修行的好去处。千百年来,太行深处佛教寺院鳞次...
中湖位于新庄村,林木葱郁,泉水叮咚,鸟鸣啾啾,在三湖中景色最为怡人。兴国寺也是三座寺院中最具传奇色彩的,寺内有两通石碑,记述着兴国寺悠久的历史,一通为唐朝中和年间的石碑,另一通为宋朝太平兴国年间的石碑。宋碑刊刻于公元981年,字迹苍劲有力,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湖后山有一依山而建的和尚墓最为奇特。据寺内陈居士介绍,此墓是兴国寺高僧绪文为自己的师傅及先祖所立的,修墓时间为清光绪年间。墓碑上的字体用金水描摹,金色的印迹,在百余年后的今天仍清晰可见。据说,石碑若有滴水,天必下雨,这一奇特的现象,至今无人能解释。绪文是兴国寺历史上一位有德行、有能力的住持,他曾在墓穴内面壁9年,坐化而亡。
■北湖兴福寺
北湖兴福寺,位于石门郊村,背山临水,环境幽静,旧寺规模宏大。本来寺内存有几通石碑记述其历史渊源,但该寺因背山而建,屡受泥石流侵害,历代石碑大都被埋于地下,如今的寺院仅存10余间房屋,一通元代石碑。寺内同时供奉佛道两家,可谓“佛道共存,和谐相处”。
大佛殿和尚管茶
大佛殿位于辉县通往陵川、林县的十八盘险道上,因殿内有一尊4米高的石雕大佛而得名。
曾经香火旺盛的大佛殿,随着愚公洞的开凿,逐渐远离了行人的足迹。寺内多数僧侣还俗,原有的500亩良田、千亩山林已归国有,但大佛殿仍是太行山区佛教文化的一个重要承载地之一。 大佛殿依山而建,座北面南,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始建于唐,宋元明清历代重修。寺前有一棵黄榆树,为唐朝时所植,枝繁叶茂,寺内还有一棵距今300多年的侧柏。
大佛殿分东西两院,东为佛殿,西为道观。佛殿之内端坐一尊形象逼真、工艺精巧的佛像,与其他佛教寺院供奉的释迦牟尼塑像不同的是,此佛像是一座依山雕琢的石像,佛像并非面朝正南,而是偏西南。寺内人说,西方是佛祖家乡印度所在,佛像偏西意寓着佛祖思乡。据说,建国前大佛殿僧侣众多,常于黄榆树下支锅烧水,供善男信女、来往过客饮用,分文不收,并因此出现了一句歇后语:“大佛殿和尚——管查(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