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胡同的本质是谦让,是厚道,是觉悟,是和谐。 这个胡同在延津县城关南街,清嘉庆以前叫蚂蚁胡同。因为胡同太窄了,比喻只有蚂蚁可以畅通无阻。 为啥又改名叫仁义胡同了呢?这事儿还得从申启贤说起。 家...
仁义胡同的本质是谦让,是厚道,是觉悟,是和谐。
这个胡同在延津县城关南街,清嘉庆以前叫蚂蚁胡同。因为胡同太窄了,比喻只有蚂蚁可以畅通无阻。
为啥又改名叫仁义胡同了呢?这事儿还得从申启贤说起。
家是延津的申启贤是清嘉庆年间的进士,当过监察御史,曾拟就《禁鸦片法》,主张禁烟。这比林则徐禁烟要早20年,只是没有林则徐弄出的动静大,不太为人所知。
申启贤是蚂蚁胡同的老住户,他儿子在家为重修房子和邻家弄事儿。邻家也不是瓤茬儿,朝中也有人。申启贤在北京知道后,给家人写了一封信,不算标点的话只有28个字。这28个字劲老大了,不仅把自己家让了3尺给胡同,对方也让出了同样的尺寸,甚至感动得又一王姓邻家同样让出了3尺。至于是哪28个字,看了右边的全文就会知道。
原先的蚂蚁胡同一下成了能让两辆马车并行的“双车道”。街坊感动这3家的义举,就给胡同改了名。
和申启贤的厚道相比,李戴的厚道则显得更有智慧。
李戴是明万历时候的人,当过“中组部长”,他非常爱护百姓,尤其是家乡的百姓。
万历皇帝嘴馋,想尝鲜儿,想尝稀罕,就让各地进贡好的农产品。
那时候,延津的自然条件很差,遍地黄沙,种多收少,肚还喂不饱,哪有贡品。
这些情况李戴当然知道,就让“县长”别弄那些“亩产10万斤”的事儿,老老实实的,有啥拿啥。
结果延津的贡品是跟手指头差不多粗细的红萝卜,这不糊弄人吗?万历不高兴。李戴趁机介绍了延津的情况,万历免了延津3年的皇粮。李戴给家乡办了一件大好事。
李戴还给一个卖棒槌的办了一件好事,让卖棒槌的乐歪了嘴。至于买棒槌的啥心态,估计跟现在封一些不得不封的红白礼的人的心态差不多。
李戴还用智慧为延津人争取了大批钱粮,详情也请看右边的全文。
和申启贤、李戴的厚道不同,下一个人物的形象是英武。
他叫陈玉成,不是延津人,但他就义在了延津,热爱英雄的延津人把他当成自家人一样尊重,为他修建了规模不小的纪念馆。
上高中学历史的时候知道,陈玉成很厉害的,14岁“参军”,最后官至英王。他参加了金田起义,打庐州的时候立下大功。后来那几个老王和天王闹分裂,他就成了太平天国的中流砥柱。
延津有名人,也有古地,最有名的是胙城。
最早知道胙城,是上世纪90年代初,那时候刚学钓鱼,跟着老钓家去胙城林场学艺。看到胙字,虽然知道他的念法,但觉得这个字不从形不从音的,挺别扭。
胙城在西周的时候就很了不起了,被称为胙国,春秋时为南燕国。一直到清雍正以前,胙城都发展的挺好的,清雍正五年,黄河改道,黄沙覆盖了胙城,史称沙压胙城。
关于沙压胙城,还有一个故事,挺“云话”的,右边的全文里有,是劝人行善的,虽然有点宿命论的意思,但积极的内容还是多的。
不“云话”的,是胙城的考古,胙城城隍庙后存有长约2500米的明代北城墙;1994年于城隍庙内发现有明代铁铸香炉;1998年,在于庄村明代陶窑发现古胙城线索,同年,在大庞固村还发现有“胙”字砖;2005年春,在大城村附近又发现一处面积较小的宋代古胙城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