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喜与忧 (1)

2010-08-05 11:31:54 来源:  评论:0 点击:  收藏

随着暑期的来临,除了一部分毕业的大学生在慨叹就业难之外,还有一股尚未毕业的“洪流”,也涌入了社会的各个行业,开始了他们的社会实践之旅。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也罢,为自己将来的就业镀金也罢,他们中的一部...


    对于在实践中如何获得专业技能,省内某高校心理学专业的小高也感触颇深。小高准备将来做一名心理咨询师,今年暑期一开始,他就随暑期实践队进驻新飞公司,运用自己平日所学给公司员工缓解心理压力。小高告诉记者,进行实践成效挺大的,因为公司不少员工都有很大的心理压力需要缓解,作为学生,书本和实践相结合提升自己的同时,也能帮助这些员工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投入到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他还说,他们已经和新飞建立了长久的合作关系,以后不怕自己的知识没有用武之地了。


    显然,这些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又能借其免费获取实战经验的社会实践,正日益受到大学生的青睐,也是很多院校在给本校的学生联系什么样的实习单位时应多加考虑的。


    与功利挂钩
    社会实践成了“走过场”


    可以在测评时多加分,可以获得青睐,与评优评先或者提干挂钩……暑期实践,在某种程度上,对大学生甚至高校中的某些学院都具有强大的诱惑力。


    如今,暑期实践的口号越来越响亮,积极投身暑期实践的学生也越来越多。但是,其中有一部分学生的实践却只是走走过场,毫无意义。有的是没有联系好实践单位被“集体搁置”,有的是指导老师观念错误“只为利往”,还有的是“挂羊头卖狗肉”,美其名曰实践实则呆在幸福窝里“独享安逸”,在“三下乡”的背后,在“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背后,多少实践队员放弃了本该属于大学生挥洒青春和汗水的的“土壤”,却白日做梦般地畅想着将来能“开花结果”?


    “不是还能加两分吗?我回家又没啥事。”正是本着这个目的,大学生李某不情愿地留了下来参加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一个星期的实践活动很短,但对他来说却很长。“每天一点事也没有,闲得发慌,赶紧结束,我也好赶紧回家。”他告诉记者,自己这一周基本上每天都是吃饭、睡觉、上网,偶尔会有一点点事情需要自己做。记者认为,这样的实践不“践”也罢。


    相较于李某,我市某高校的一支“三下乡”实践团队就显得滑稽。因为场面隆重而又颇具新闻价值,我市的几家媒体都踊跃对此进行了报道。几十号人的队伍,浩浩荡荡地来到了新乡县的小宋佛村。搬维修工具的,搭舞台的,散发传单的,支起义诊箱的,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然而当记者在随后的几天里跟踪报道时,这样的盛况便再也无处寻觅,原来他们的作秀,只是为了给媒体看。


    对于此,记者倍感惋惜,除了强烈谴责一些学校敷衍学生的社会实践的态度之外,也想对那些已经名不符实的天之骄子提出忠告,不要那么吝惜自己的精力与激情,面对就业难的社会普遍问题,你们游戏人间的做法,只会使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愈演愈烈。


责任编辑:No.005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