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阳地处黄河中下游,古时分为原武、阳武两地。1950年,“二武”合并,聚首而成原阳。黄河之于原阳,盘根错节了几千年,汹涌澎湃了几千年。 7月20日,记者偕同对古博浪之地颇有研究的原阳县县志办副主任吴峰,...
经毛遂拉塔,玲珑塔移位原武镇。玲珑塔周遭清流缓缓,一条小径通往塔身。踏着细沙,记者来至塔前,只见塔身共13层(因黄河决口,一节塔身被埋于地下),为6角形,造型美观,角梁悬挂风铃,叮当作响。
正值夏季,塔身被荷塘环绕,朵朵荷花含苞待放,亭亭玉立于绿荷间,散发淡淡幽香。据说,古人常登此塔远观水光山色。清《原武县志》所载:“外有清溪环抱,雄峙其左,每当暮云阴霭,零雨空濛,水光潋滟,树色烟笼,赏城郭人物,隐如在画图中。”
毛遂拉塔仅是传说,塔身倾斜自然另有其因。吴峰介绍说,据专家分析,或是“古建筑学家有意而为”,或是“黄河沙地松软,故道区常刮东北风所致”,或是“抗战时,日本人炮击所致”,或是“黄河水长期浸泡所致”。众说纷纭,至今无有确切结论。
引来黄河水 碱区稻花香
就在玲珑塔不远处,有一刊宽阔高大的石碑,上书原武公社党委书记乔永庆带领群众引黄种稻、告别贫困的感人事迹。
石碑系群众在乔永庆去世后自发而立,碑文生动地记载了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乔书记协同水稻专家孙彦常,改良黄河故道盐碱土壤,从1963年开始,经过5年努力,原武公社终于根治盐碱,摘掉了缺粮帽子。1969年的《人民日报》头版以“引来黄河水,碱区稻花香”为题大篇幅报道其事迹,随后,美国等国家的土壤专家也不远万里来考察。
后来,乔永庆历任原阳县委副书记、封丘县县长、新乡市政府副秘书长,继续带领群众引黄种稻,人称“稻改县长”。
如今的原阳大米享誉四海,黄河岸边稻苗荡起阵阵绿波,飘出股股清香。有谁会想到中国第一米的称号正是源自于只产盐碱不打粮的黄河盐碱地。
7月20日至7月21日,记者跑遍了原阳西部6镇,所见所闻皆是生生不息的黄河历史与文化,丰收与安澜是故道人民千百年不变的主题,这主题也融进了原阳盘鼓铿锵有力的鼓声中。原武镇村民敲起900面盘鼓就是对浪涛滚滚的黄河水最好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