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侯聚戚地谋伐商 再一次,八百诸侯相会,地点在宁(今修武县)。 周军勒兵于宁,一是休整,一是等待。反商的各路诸侯基本上到齐了,就该选个地方结盟了。 这次不同于两年前,那是以观政为名,试探纣王的反...
同盟山祭天风斩旗
雨季不用兵是古代战争的铁则,为什么?兵谚云:“行军有三怕,断粮伏兵连阴下。”
大雨连绵道路泥泞,最是骑兵遭殃,非但不能飞奔驰骋,连走马也得看情形。大多时候,倒是骑士将甲胄披在马背上,人牵着马缰,小心翼翼地行走,比步卒还累。而商、周之际,正是车战时代,雨更是战车的克星,道路泥泞,沼泽遍地,人尚且难行,更何况笨重的木轮战车?别说打仗,行军都走不好路。
正因为“冬夏无大事”这样的天下之风,也才有了“春秋纪事”的讲究——举凡大事,都发生在春秋两季。
因此,周军出兵肯定是在雨季过后的秋高艳阳天,大概就是现在的农历八九月份。
姜尚在商国的中心地带生活多年,对整个牧野地区的气候情况很了解,当然,这就连普通的农人也是知道的,这个时节不会再有那么多雨了,可以带兵去找纣王的事儿了。
于是,周军就浩浩荡荡地开始了他们的远征。但是,特殊情况出现了,前面已经讲过《荀子·效儒》里面的记载,天是一场雨一场雨地下,而且一场比一场大,汜水暴雨,河水泛滥;兵至刑丘(今温县一带),大雨三日不止;至共山,又是大雨,甚至引发了泥石流。
尽管姜尚说,这是天洗兵。别说三军将士心里嘀咕,就连王室成员姬发的兄弟霍叔都说:“毋乃不可乎?”
同盟山起誓时,又是风又是雨,风还把旗竿吹断了。旗为帅,大旗折断谁都看得出来,不吉利啊!又是姜尚说分兵两路以应天意,到底作不作得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大将军为安定人心使的障眼法。
这是从天象方面的分析,还有在实际战场上的事儿,秦人会不会反覆,会不会与商王帝辛勾结起来,抄了咱们的老家?黄飞虎带领的周军沿河水南岸东进,他们能不能顺利占领亳都,挡住从东夷撤回来的商军?这两路千万不能出问题,否则家就没了,还讨伐什么商王帝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