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培训“活起来” 基层治理“强起来”——我市大培训激活高效能治理“一池春水”

2025-11-10 14:33:07 来源: 新乡日报 点击:  收藏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吕晓彤翟京元  如何将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叙事落笔于街头巷尾、田间地头的日常?如何让治理高效更接地气?今年以来,我市以党建为牵引,探索出一条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多数”逐步延伸的...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吕晓彤翟京元

  如何将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叙事落笔于街头巷尾、田间地头的日常?如何让治理高效更接地气?今年以来,我市以党建为牵引,探索出一条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多数”逐步延伸的基层治理新路,让培训走出会场、课堂走进云端、知识化为能力。

  10月中旬,在辉县市百泉宾馆,一场围绕“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的集中培训悄然举行。没有空泛的口号,内容干货满满,课程直指安全生产中的现实痛点——全员责任制如何理解与考核?企业隐患排查怎样落地?重大事故隐患如何识别与应对?

  “这不是次普通会议,也不是可听可不听的理论课,而是一次对生命的庄严承诺、对责任的深刻洗礼。”市职业安全健康协会技术负责人刘星民这样评价。

  类似培训正在多个领域同步推进。在辉县市委党校,150名驻村第一书记齐聚一堂,课程表上列着《如何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聚焦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等务实课题。

  针对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市委宣传部文明创建科副科长张阳表示,农村移风易俗是一个长期性与系统性工作,需要各级党组织、社会组织、志愿者共同参与,久久为功。

  参加培训后,新乡白鹭投资集团派驻封丘县应举镇东大村的第一书记梁春晓深有感触地说:“这次培训不仅讲理论,更有工作办法,对驻村工作有较强的指导和帮助作用。”培训内容不搞“一刀切”,而是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从安全生产到舆情引导,从移风易俗到“三资”监管,课程覆盖13个重点领域、面向19类人群精准施训。新乡县“小院课堂”、辉县市“六尺巷”“山楂红”,以及乡村振兴中涌现出的身边人、身边事,都成为鲜活教材。截至目前,全市举办各类培训20个班次,培训3400余名“关键少数”,为高效能治理注入第一波源头活水。

  线下培训虽好,但难以覆盖全部。如何让党的声音、治理的技能穿透“最后一公里”,抵达最基层党员?市委组织部持续开展的远程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

  每周一次,晚7时,红旗区洪门镇诚城社区党员活动中心都会准时亮起屏幕,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通过远程教育终端,共同学习《家庭火灾求生能力培养》《安全燃气常识》等课程。“培训内容特别贴近我们的生活实际,”诚城社区党委副书记李凤林说,“像家庭火灾逃生、燃气安全这些技能,学了就能用上,这些培训的学习成果成为我们优化基层治理、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

  如今,这套远程培训体系已覆盖全市35.5万名基层党员,将“小课堂”送到治理的“最末梢”。从文明乡风到反诈知识,从用电安全到金融常识,培训课程设计既紧扣政策理论,又融入大量典型案例,让学习不枯燥、易吸收。

  基层社会治理的终极目标,是让每一位市民都能成为安全的守护者、文明的践行者。我市进一步借助“互联网+”手段,推动宣传破圈触达普通市民。

  “雨后登山要注意什么?”“家用燃气软管多久更换一次?”这些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被制作成一系列“短、平、快”短视频和动漫“小课堂”,通过党媒或自媒体平台同步推送。

  市民张嘉乐是这些视频的忠实观众,他说:“看到讲燃气软管8年一换,我马上检查了家里的燃气软管。还有野外徒步要带离线地图,不能单独行动......都是结合咱们实际生活的实用‘干货’,我每次都第一时间转发到家庭群。”

  从线下到线上,从党员到群众,我市逐步构建起一个立体化治理能力传播网络。如何让“关键少数”带头学、广大党员线上学、普通群众随手学,高效能治理的不断创新,正在变成可感知、可参与的生活实践。而正是在一次次授课、一场场观看、一次次转发中,悄悄改变着这座城市的治理底色。

责任编辑:李昕

关于

头条推荐

热点推荐

新闻高清图集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