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申长明)11月6日下午,在新乡市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第十七场新闻发布会上,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于志杰等,详细介绍了“十四五”以来,全市深入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和健康中国...
本报讯 (记者申长明)11月6日下午,在新乡市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第十七场新闻发布会上,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于志杰等,详细介绍了“十四五”以来,全市深入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和健康中国建设要求,锚定“体育强市、健康新乡”目标,统筹推进全民健身、青少年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着力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让体育惠民落到实处。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式提升,累计投入2800余万元实施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推进城市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社区文体广场及智能健身仓建设,全市新改建体育公园5个,新建社会足球场地123块、多功能运动场30余块。通过“微改造、智能化”模式,在人民公园、卫河公园等投放智能步道系统,新建多类运动场地,投放智能体育健身设施200余件。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1500万元,推进东区体育公园项目建设。截至2025年,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71平方米,较“十三五”末提升16.9%,县(市)“两场三馆”建设加快推进,“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持续完善。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形成“周周有比赛、人人可参赛”的全民健身生动局面。立足新乡市优秀旅游和商圈资源等,每年开展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600余场,落实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要求,积极承接高水平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以承办全国“行走大运河”群众健身健步走、“行走是吾乡”河南省自行车公开赛、河南省“三山同登”群众登山健身大会等国家、省级体育赛事活动为契机,加强体旅融合发展,进一步丰富群众体育文化生活。国民体质监测常态化推进,累计完成监测超5万人次,为群众提供科学健身指导。社会体育组织体系不断健全,全市拥有各级种类体育组织447个,千人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达到3.2名,每年开展“走基层、送健康”志愿服务6次以上。
坚持体教融合发展,青少年竞技实力稳步提升,大赛捷报频传。五年来,完成4300余名青少年运动员的注册,开展29个竞技体育项目训练,市属体校每年在训人数达到600余人,向省运动队输送40余名优秀运动员,与省体育局共建排球项目“省市联办基地”,与社会力量联办足球、篮球等市级运动队,拓宽后备人才遴选渠道。赛事成绩实现突破,参加省级以上比赛获得各类奖项超500项。在重大赛事中,我市培养的霹雳舞运动员刘清漪和射箭运动员李中原,代表国家参加巴黎奥运会获得优异成绩,其中霹雳舞运动员刘清漪斩获巴黎奥运会铜牌、杭州亚运会金牌及多项国际赛事冠军,篮球运动员潘臻琦随国家队夺得女篮亚洲杯和杭州亚运会冠军,展现了新乡体育健儿的风采。在河南省第十四届运动会上,我市代表团青少年竞技组综合奖牌榜和总分位居全省第六名,实现运动成绩与精神文明“双丰收”。青少年体育品牌赛事不断丰富,“奔跑吧·少年”青少年儿童主题健身活动、“市长杯”校园足球联赛等活动常态化开展,拓宽青少年高水平竞赛平台。
坚持融合发展理念,推动特色体育产业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产业载体不断夯实,平原体育中心和全民健身训练中心建成交付实现社会化运营,投入880余万元重建市体育中心、体育场标准田径塑胶跑道,投入680余万元升级改造市体育中心照明、音响等设施,使其具备承接国家级单项比赛能力。积极打造南太行户外运动目的地等特色体育产业,成功培育新乡南太行旅游公司等8家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单位,市级体育产业协会建设持续加强。品牌赛事带动效应凸显,连续三年承办WTT乒乓球系列国际赛事,以“乒世界、品新乡”为主题打造国际赛事“新乡模式”,承办中国足协女子超级联赛河南万仙山女足主场比赛,显著提升城市品位和影响力;成功举办三届体育文化旅游产业交流大会、环中国自驾游集结赛、全国徒步大会“崖上太行”等赛事活动,推动体育与文旅深度融合,拓展消费新空间。挂牌成立河南省荣军医院和新乡市中心医院体育医院,举办“科学健身健康生活”公益大讲堂,提升市民科学健身素养和技能,培育健康生活方式。
于志杰表示,下一步,市体育局将以“十四五”发展成果为基础,持续深化体育领域改革,优化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提升青少年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壮大体育产业规模,打造更多具有影响力的体育品牌赛事,努力让体育成为新乡亮丽的城市名片之一,为建设体育强市、健康新乡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