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文化大餐”让大运河岸边孝意更浓

2025-10-27 10:36:12 来源: 新乡日报 点击:  收藏

  本报讯 “好!好!再来一个......”10月26日上午,位于大运河岸边的新乡县合河乡石村文化活动广场显得格外热闹,以“运河秋韵、非遗重阳”为主题的文化活动吸引了全村老年朋友,鼓舞、戏曲、西河武术、西河怀...

  本报讯 “好!好!再来一个......”10月26日上午,位于大运河岸边的新乡县合河乡石村文化活动广场显得格外热闹,以“运河秋韵、非遗重阳”为主题的文化活动吸引了全村老年朋友,鼓舞、戏曲、西河武术、西河怀梆、石村舞狮等节目赢得了现场观众阵阵掌声。

  活动还穿插进行了“好婆婆、好媳妇、好乡贤、好妯娌”颁奖,热心公益、星级文明户、“五美庭院”授牌,为90岁以上老人发放红包等环节。

  活动最后,志愿者给老人端上了热气腾腾的饭菜,让他们再次感受到了浓浓的温暖和关怀。而这,正是本次活动的“重头戏”——“孝道文化大餐”,在重阳节来临之际,让大运河的历史底蕴与孝亲敬老的人文温度实现深度交融。

  提起“孝道文化大餐”,在新乡县可谓家喻户晓。作为将孝老爱亲的中华传统美德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深度融合的践行,发源于新乡县的“孝道文化大餐”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试点先行,全域覆盖,以“小切口”撬动“大变革”。自2016年启动“孝道文化大餐遍乡村”工程以来,新乡县按照“试点先行,全域覆盖”的路径,在3个行政村开展试点工作,由村“两委”牵头组织,党员干部邀请65岁以上老人免费聚餐,群众自发提供物资支持,“好媳妇”“好婆婆”带头参与服务......逐步探索出“饺子宴+文艺演出”模式。试点成功后,工程分阶段推进,2019年,“孝道文化大餐”覆盖全部乡镇;2021年,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成为新乡县乡村的“文化节日”。

  建章立制,品牌塑造,以“标准化”赋能“长效化”。为确保活动持续释放文明能量,新乡县建立标准化机制,将“孝道文化大餐”打造为“叫得响、立得住、传得开”的文明品牌。在机制建设层面,统一活动名称、标识及志愿者着装,构建标准化运行体系;配套建立推广、审核、观摩三大机制,确保活动规范有序开展;创新推出“饺子宴+5+N”模式,将党务公开、政策宣讲、典型表彰、文艺演出、移风易俗宣传作为固定环节,同时鼓励各村结合实际嵌入义诊、普法等个性化志愿服务。通过持续规范化运作,该活动已成为具有县域影响力的特色文化品牌。

  评先树优,典型引路,以“身边人”带动“身边事”。依托“孝道文化大餐”平台,新乡县累计评选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8000余人次,“孵化”好媳妇、文艺义演等志愿服务团队534个、志愿者骨干8900余人,形成全民参与的文明实践网络;通过700余期新时代文明实践大讲堂,推动全县创建全国文明村镇3个、省级文明村镇10个,县级及以上文明村镇覆盖率达81.6%;活动影响力辐射周边20余县(市),吸引跨区域观摩学习,实现“以点带面”的文明生态扩散。

  拓展服务,凝聚合力,以“小平台”汇聚“大爱心”。“孝道文化大餐”活动坚持资金筹措多元化,活动经费由党员干部带头捐赠,村民、爱心人士、企业等积极参与,形成多方参与的公益资金来源;推动服务内容专业化,引入社会专业志愿服务团队,常态化开展义诊、体检、生活照料等精准服务;强化阵地建设常态化,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统筹建立“空巢老人服务站”“孝亲园”等敬老服务站点178个,实现县域全覆盖。通过上述措施的系统推进,历经9年深耕,新乡县累计开展“孝道文化大餐”活动近5000场次,惠及群众40余万人次。

  吃饺子、赏节目,先进典型戴红花;剪头发、量血压,志愿服务顶呱呱。“孝道文化大餐”已经成为新乡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王秀宇)

责任编辑:李昕

关于

头条推荐

热点推荐

新闻高清图集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