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市公安局“张恒炜工作室”,一块印制着“数据驱动、深挖细打、精准出击、快速制胜”标语的展板映入眼帘,这是作为市公安局经侦支队金融大队负责人,也是该工作室负责人张恒炜的“经侦理念”。 从刑侦...
走进市公安局“张恒炜工作室”,一块印制着“数据驱动、深挖细打、精准出击、快速制胜”标语的展板映入眼帘,这是作为市公安局经侦支队金融大队负责人,也是该工作室负责人张恒炜的“经侦理念”。
从刑侦到经侦,这位“80后”破案能手以大数据思维革新传统侦查为导向,通过不断学习钻研,从一名经侦“小白”迅速成长为公安部经侦局“反洗钱”国家队首批成员、公安部经侦专家人才;获得公安部、中国人民银行打击地下钱庄先进个人,全省经侦十佳研判能手等称号;荣获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个人嘉奖3次。
现在一身光环的张恒炜驰骋在大数据时代的新型经侦战场,但刚转经侦那阵,他差点打了退堂鼓。
“以前办刑案,找证人、查现场,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线索。”他常跟年轻同事聊起那段日子,“到了经侦,一上来就是上亿元的资金、几十万条数据。盯着屏幕看一天,眼睛花得像蒙了一层雾,连个突破口都找不到。”
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他把法律和金融书籍堆在桌角,下班回家也刻苦钻研;遇到不懂的,就追着银行的人问,跟行业专家聊,有时候一个问题能缠人家好几天。“你得比坏人懂行,才能抓得住他们。”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
以深厚学识立身膺任“顶尖智囊”
“当前,比特币已然成为经侦案件中涉非法集资、洗钱、诈骗、传销等经济犯罪的重要洗钱工具,也让案件的主体溯源、证据固定和资金追踪成为经侦工作的突出难点。”今年3月11日,张恒炜在河南警察学院举办的“经略纵横”系列第一期学术沙龙上,面向百余名求知若渴的在校生,他结合自己的实战经历,详细分享破解经侦难题的办法。
时间如白驹过隙,这已是他连续8年受聘为河南警察学院实战教官,一次次走上大学课堂,把办案中摸爬滚打积累的经验,融入案例中讲给后辈听。
经济犯罪案情复杂、专业性强,尤其在数字经济时代,犯罪手段更隐蔽、迭代更快,要求经侦民警必须具备法律、金融等多学科知识。面对挑战,张恒炜求知若渴,总在办案后复盘总结。2023年破获的一起地下钱庄案,他熬了整整一个月。
涉案资金像走迷宫,今天转进这个账户,明天又流到海外,眼看线索要断,他急得满嘴起泡。办公室的灯,常常亮到后半夜。“那段时间,吃饭想、睡觉想,连做梦都在看资金流向图。”他说,有天凌晨3时,盯着屏幕上密密麻麻的箭头,突然发现规律——资金总先往几个账户聚,再分散转到上百个小账户,像“先抱成团,再撒成沙”。
顺着这个线索发现,他不仅破了案,还提炼出“虚假贸易型地下钱庄场景式技战法”,后来被公安部经侦局命名为“恒炜技战法”,在全国推广。面对荣誉,他总挠挠头笑着说:“就是多熬了几夜,多琢磨了琢磨。”
在“论剑2024”全国公安经侦部门比武练兵活动中,他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融入侦查实践,最终取得“论剑”比武第一名的成绩。
凭勇毅担当行事甘当“迷雾猎手”
经济类犯罪是高智商犯罪,数据工作量大、证据固定难,面对的往往是海量数据和数以亿元计的资金。如何从细微处入手,拨开重重“迷雾”找到幕后黑手,是张恒炜常要面对的挑战。他总把传统刑侦思维与经侦思维融合,将“短平快”办案方法融入经侦侦查,大大提高了效率。
2023年,在侦办“美特美商城”传销案时,挑战尤其大。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收到预警,发现大量资金异常,可传销团伙藏在互联网的帷幕后,用APP发展“人头”,覆盖全国数十个省(市、区),人员多、层级乱,犯罪手法还新颖。
“一开始连谁是头儿都不知道。”张恒炜带着团队把涉案APP拆了又拆,用户数据一条一条筛。有次连续熬了两天两夜,同事劝他歇会儿,他摇摇头:“现在歇,坏人就跑远了。”
终于,在海量数据里,他揪出一个关键账号——这个账号不拉人,却能看到所有层级的资金分成。顺着账号往下查,团伙架构、人员情况、运转模式、资金规模和流向,慢慢像拼图一样拼了出来。
收网那天,他带着民警跑了上千公里,40多个小时没合眼。把主要嫌疑人抓住时,他才发现衣服被汗水湿透了,嗓子哑得说不出话。这起涉案金额高达45亿元的案子,2024年年初入选“公安部2023年打击经济犯罪十大经典案例”,《人民日报》、新华社等数十家媒体联动发布40余篇报道。
他还擅长从资金流向里挖线索,追踪转移境外资金。在一起地下钱庄专案中,他一盯就是四五个月。每天面对大量的资金数据,眼睛干涩得直流泪,他便滴点眼药水接着看。最终不仅挖出涉案流水高达上千亿元的线索,还在公安部国合局的指挥下,依据当地法律促成属地国对犯罪嫌疑人洗钱犯罪立案侦办,扣押了大量涉案资产,获得充分肯定。
自以为隐居幕后的钱庄主犯陈某被抓时,盯着张恒炜直愣神儿:“14个地市的人查过我,都没找到证据,你怎么找着的?”张恒炜没多解释,只说:“你藏得再深,数据也会留下痕迹。”
2024年12月,他充分运用大数据建模技术,带领团队奋战10余天,筛选出一批高质量案件线索,为后续打击打牢了基础。有人问他办案秘诀,他说:“得有忍受寂寞的耐性、懂数据的悟性、关键时刻的灵性,更得有责任心。这样才能不漏罪、不漏事、不漏人。”
靠攻坚劲头进取争做“开路先锋”
新型经济犯罪层出不穷,犯罪面广、手法翻新快、证据难固定。如何精准识别、高效打击,是张恒炜一直琢磨的事。他总说,得跟嫌疑人“赛跑”,比他们懂更多技术,才能快一步破案。
最忙的时候,他同时扛着16起案件。为了不乱“打仗”,他每天把工作“清单化”:先推演案情,再列问题清单,解决一个就销号一个。他还把自己的技巧毫无保留教给同事和徒弟,让团队拧成一股绳。
每办结一起案件,他都会复盘总结,形成针对性技战法和数据“模型”......用“大数据”联动“传统人力”,使得后续办案效率和准确性大大提升。旁人要花几个月破的案,他常常一两周就能找到突破口。
他还总结出“五维”技战法、传销网络“五步聚焦”技战法、“四定”战法,帮着同事解开传销的产品、模式、宣传等迷惑外衣,精准打击犯罪。
后来,在上级支持下,“张恒炜工作室”成立——这是河南省唯一一个以个人命名的经侦警务工作室。工作室专注反洗钱案件研究、涉众型经济犯罪研究、情报整合、资金穿透分析和实战培训,指导全市重大经侦案件研判,并与治安、电侦、刑侦等警种合作,分析网络赌博、电信诈骗的资金流向。截至目前,工作室已累计破获各类经侦案件百余起、重特大涉黑案件10余起。他带过的50多名省内外徒弟,现在都已成为经侦战线的精兵强将。
铁汉也有柔情担当背后是亏欠
一直以来,张恒炜以新时代公安铁军精神为指引,在经侦领域磨砺成“通侦查策略、精技术手段、善团队攻坚”的复合型尖兵。可担当背后,是他对家人的亏欠。
入警以来,他平均每年近2/3时间不在家,不是出差就是加班。“有次孩子生病,我正在外地办案,电话里听着她哭着喊‘爸爸’,挂了电话,我在路边蹲了好一会儿。”提起家人,他总会沉默,语气里满是无奈,“对家人,亏欠太多了。”
但转过身,面对电脑屏幕上的数字和代码,他又会挺直脊梁,手指再次敲起键盘,节奏沉稳,像在跟那些藏在数据背后的“鬼”,展开又一场无声的较量。
他说:“守住大家的‘钱袋子’,再苦再累都值。”
(刘志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