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抗战印迹 传承复兴力量】80年前,侵略者在这里被赶出国门 ——追寻滇西德宏的抗战记忆

2025-08-18 10:31:06 来源: 新乡网 点击:  收藏

德宏融媒通讯员 明祖丽 “田可荒,地可荒,筑路工程不能荒!”1938年,三台山、黑山门峰峦如刃,1.6万余名德宏各族民众以血肉之躯,用锄头、扁担,仅9个月便劈出芒市至畹町段滇缅公路。此后三年零五个月里,车轮...



德宏融媒通讯员 明祖丽
 
“田可荒,地可荒,筑路工程不能荒!”1938年,三台山、黑山门峰峦如刃,1.6万余名德宏各族民众以血肉之躯,用锄头、扁担,仅9个月便劈出芒市至畹町段滇缅公路。此后三年零五个月里,车轮滚滚,45万吨国际援华物资经过这条“抗战生命线”源源不断输往前线……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更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重大转折点。滇缅公路、史迪威公路、中印输油管道等战略通道在德宏交汇,使这里成为抗战的关键枢纽。
在日军全面封锁中国的困境下,滇缅公路成为当时中国唯一的陆路出海通道。作为滇缅公路重要出境地和抗击日军的前沿阵地,德宏被誉为“抗日生命线”第一边关。80年前,我们把日本侵略者从德宏赶出国门,收复滇西失地8.3万平方公里,开创了全歼顽敌之范例,奏响了收复国土之先声!


 
奔赴国难 血肉之躯筑成战略要道
 
抗日战争爆发后,地处祖国西南边疆、素有反帝爱国传统的德宏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奔赴国难。1938年1月3日,瑞丽弄岛的各族群众走上街头,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示威游行;畹町海关在边境口岸设立关卡,查禁日货;各族边民和民族上层爱国人士,主动上街开展抗日募捐、认购抗日救国公债,以实际行动彰显对祖国的忠诚和对侵略者的愤恨。
 
修筑滇缅公路芒市至畹町段时,三台山和黑山门山高坡陡,工程艰巨,但德宏人民怀着坚定信念,使用简陋工具,风餐露宿,日夜经受烈日、暴雨、山洪、塌方、滚石、毒蛇、猛兽、疾病的侵袭,用血肉之躯筑成了这条战略要道。
 
据不完全统计,从1938年12月至1942年5月的3年多时间里,经此运送的抗战物资多达45万吨。1940年9月滇越铁路被日军截断后,至1942年5月滇西失守期间,滇缅公路更成为我国唯一的国际陆路交通命脉,国际援华物资几乎都经此路运入,在滇西乃至全国抗日战争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抗战期间,德宏还拥有当时中国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产量最多的雷允飞机制造厂。1938年12月,原国民党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厂遭日军重点轰炸,多次迁移后选址德宏瑞丽雷允。因当地劳工不足,大批傣族妇女也加入建设队伍,她们与男子一样,顶烈日、冒风雨,手挖肩挑,挥洒血汗。短短半年,雷允飞机制造厂便在中缅边境建成。1939年7月,该厂正式投产,不仅生产维修了大量飞机支援前线作战,还为盟军提供了重要航空支持。


 
国土沦陷 德宏全民抗击坚持斗争
 
1942年日军占领缅甸腊戍后,以装甲车为先导,用汽车载运步兵的快速部队沿滇缅公路挺进。5月3日,日军进入畹町,当天占领芒市,两天后推进至龙陵腊勐。由于毫无防御,数日内德宏全境和保山地区的龙陵、腾冲等怒江以西大片国土沦陷。5月5 日,中国军队果断炸断惠通桥,扼制住日军北上企图,但滇缅公路的国际运输也被迫中断。
 
入侵滇西的日军第56师团号称“丛林之虎”,沿怒江西岸建立了5个守备区和6个据点,妄图长期盘踞。中国军队第11集团军所属第71军沿怒江北起栗柴坝、南迄三江口的250多公里东岸上正面设防,双方隔江对峙,展开了长达两年的滇西抗战。日军还从缅甸方面军集结2万多人增援,以芒市作为大本营,企图负隅顽抗。
 
腾冲沦陷后,一些滇西地区的国民党官员擅自逃跑,部分城市陷入混乱,恐慌情绪在云南群众中蔓延。出生于德宏梁河县九保的李根源痛心疾首,以63岁高龄随国民党第11集团军司令宋希濂奔赴滇西巡视,策动民众奋起抗战。1942年6月22日的《新华日报》进行了报道:“滇黔监察使李根源,于此次滇西吃紧之时,奉蒋委员长命西巡驻节保山,协助军队发动民众参加抗战工作。顷李氏发表《告滇西父老书》,号召广大民众立刻发挥保省也是保国的牺牲精神,更应强化保乡即是保省的战斗,服从军政长官的指示,推进军民合作,齐力同心,协助作战。”
 
身处沦陷区的德宏各族人民对家乡人李根源一呼百应,纷纷组建抗日游击武装,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游击战。曾协助雷允飞机制造厂建设的干崖土司刀京版,在德宏沦陷后,积极联络各地土司,收容中国远征军流散官兵,率先组建了滇西抗日义勇军;抗日烈士杨思敬毁家纾难成立潞西抗日救亡团;梁河民兵便衣队等民族抗日武装也相继成立。游击队不仅能配合军队主力打击敌人,还能灵活机动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日本侵略者在德宏全民抗击下四处碰壁,终日不得安宁。德宏全民抗战稳定和巩固了怒江东岸的抗日防线,为后来的滇西大反攻、最终将日寇驱逐出国门创造了有利条件。
 
日军第56师团为什么会选择芒市作为其大本营呢?该师团代号为“龙兵团”,一名幸存下来的日军军官石川颱一曾在其回忆录中形象地绘图比喻:松山、腾冲是两个“龙头”,龙陵为“龙喉咙”;芒市为“龙胸部”心脏所在地,遮放、畹町为“龙肚脐”。
 
芒市为什么会成为日军布防的心脏?从地理位置看,芒市位于滇缅公路的重要节点,占领芒市就能控制这条战略要道,保障后勤补给线畅通。芒市处于滇西重镇龙陵和腾冲之间,北有南天门山峰阻隔,东有怒江包围,西有龙川江封锁,地形易守难攻,便于对外展开军事行动和统一指挥,利于长期经营;而且芒市地区物产丰富,日军可就地获取生活物资,减少后勤运输压力。此外,日军还在芒市设立了无线电监听站“芒市一号”机关,方便情报收集和通讯联络。
在滇西抗战中,芒市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中日双方争夺的焦点,其战略价值不言而喻。


 
惨烈激战 收复失地举国为之振奋
 
1944年5月11日,中国远征军强渡怒江,揭开滇西大反攻序幕。高黎贡山仰攻战、腾冲围歼战、松山血战、龙陵大会战中,日军节节败退向芒市逃窜。在德宏境内的滇缅公路上有两道天然屏障的“生死之门”,打开这两扇门就打开了滇西抗战的“生门”。这两门就是位于芒市北边的南天门和位于畹町的黑山门。控制了南天门就撕开了日军第56师团在芒市大本营的防御屏障,威胁敌方首脑安危,同时包抄龙陵守备队的后路,切断日军后方战略物资输送生命线。控制了黑山门,就相当于打开了畹町的大门,可将日军赶出国门。
 
前几年热播的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中,川军团长龙文章(段奕宏饰)曾说了一句让国人泪目的台词:“我欠了一千座坟,我要在南天门上修上一千座墓。”这句剧中台词道出了他对牺牲战友的深切怀念和愧疚。
 
而现实中,滇西大反攻的南天门阻击战比剧情更惨烈,可以用“血战”一词来形容。如果说龙陵是日军第56师团的咽喉、芒市是心脏,那么位于滇西重镇龙陵和芒市交界处的南天门就是日军第56师团的龙脖颈上的大动脉,控制了南天门,就控制了滇缅公路的生死节点。
 
在南天门阻击战中,滇西远征军不仅出动了第11集团军的大部分主力,还有从腾冲赶来增援的第20集团军部队。日军则倾其所有,将第56师团全部主力、从缅甸增援而来的第2师团主力等悉数投入,赌命一搏。1944年6月5日,第11集团军第88师占领南天门、张金山、放马桥等要地。扼守南天门的新39师116、117两团所剩官兵不到百人,遭受重创,其中死守隘口阵地的117团3营将士全部殉国,我军与顽敌相持近月余。此役奉命死守张金山、南天门,阻击从芒市方向增援而来的日寇主力的新39师几乎拼光。11月2日,71军分兵攻打,3日联合炮兵部队猛攻张金山,日军最终撤退至芒市,持续5个月的南天门阻击战终告结束。
 
1944年11月20日,被日寇占据两年多的芒市光复;12月1日,遮放收复。由于龙陵、芒市、遮放战役多为击溃战,而非歼灭战,日军从芒市撤退时将主力148联队预备队、146联队共2000多人集结于黑山门、回龙山一带,并构筑坚固工事,摆开决一死战的阵势。
 
黑山门三面环山,滇缅公路经黑山门垭口通向畹町,地势“一夫当关,万夫莫开”。1944年12月27日,畹町战役正式打响,攻击大黑山和黑山门的重任交给第6军预备2师。1945年1月1日,我军兵分几路进击黑山门,日军第56师团主力148联队和146联队负隅顽抗,我军进攻受阻。1月20日,第2军第9师攻打到畹町南岸九谷附近,71军占领了回龙山,200师则攻占了党幸山及其附近的日军据点,预备2师已经攻占了大黑山的大部分地区,53军沿陇川江到达瑞丽,日军被我军三面包围,形成瓮中捉鳖之势。当日,第11集团军司令部下达总攻命令,数十门山炮、迫击炮响声震天,黑山门顿时化为火海。敌军凭借坚固工事仍然顽抗,各团以突击队冒死冲入敌人阵地,与敌人展开白刃战。
 
参加黑山门之战的谢碧峰口述:“黑山门之战,我营打得极其艰苦,连续作战20来天,伤亡惨重。战前,全营编制满员,七八九3个连加上1个战防排,共500余人。战后全营只剩200余人,伤亡达300来人。其中,连长阵亡1名、重伤1名,排长阵亡7名,负伤者就更多了。打扫战场掩埋我营的阵亡将士时,挖了一个50米长、20余尺宽的大深坑。”由此可见战斗之激烈。当天22时30分,经过24天的激战,我军最终攻克了黑山门,并乘胜追击,一举收复了畹町,残余日军被全部赶出国门!
 
1945年1月6日《大公报》写道:“新生之年的第一声胜利在畹町……畹町克复以后,胜利无问题了,新滇缅路的开通也无问题了。”《大公报》《中国民报》《浙江日报》等报刊争相报道畹町收复消息,全国上下一片欢腾。
 
铭记历史 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日军对滇西抗日民众残酷镇压,大肆搜刮各类资源。德宏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展现出全民抗战的英勇无畏精神,也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新华日报》1942年12月31日刊文:“芒市畹町等处之敌,以伤亡过重,竟然在各地强征大批民丁,迫使服役。”据统计,1934年德宏州共有35278户、165131人,至1938年锐减至28455户、130870人。1942年至1944年日军占领期间,居民四处逃难,迁居他乡,加之疫病流行,造成人口大量死亡,人口骤减。1945年1月光复后,全州人口为25622户、106667人。1946年8月,潞西设治局局长李鲲上报所属辖境内被日机轰炸的灾情记录描述:潞西设治局辖境内“人民十室九空,贫苦不堪言状!”
 
80年前,为将日本侵略者赶出国门,中国远征军共投入兵力16万多人,与日军6万余人的部队展开激战。战斗中,我军伤亡及失踪近7万人,歼灭日军2万名,我军伤亡与日军死亡人数悬殊,其悲惨壮烈可见一斑。
 
80年过去,滇缅公路依旧蜿蜒,南天门的云雾里仿佛仍回荡着当年的喊杀声。滇西抗战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史上的伟大胜利,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胜利。我们要永远铭记:那一年,德宏人民齐心协力把侵略者赶出国门;那一年,中华民族在滇西高黎贡山发出复兴的第一声怒吼!
责任编辑:申彬彬

关于

头条推荐

热点推荐

新闻高清图集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