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抗战印迹 传承复兴力量】碧血长空铸英魂 青山无言守忠骨——追记在万州英勇牺牲的援华抗日英雄库里申科

2025-08-14 09:12:45 来源: 新乡网 点击:  收藏
重庆三峡融媒体中心记者 黄玉保

万里长江,滔滔不绝。重庆万州西山公园,临江枕流,松柏苍翠,樟木成荫。盛夏,万州城热浪滚滚,骄阳穿透繁枝茂叶,将斑驳的光影熔金般洒落,轻轻笼罩着一座庄严肃穆的墓碑——长眠于此的,是苏联援华抗日空军英雄格里戈里·阿基莫维奇·库里申科。

青山作证,英魂不朽!墓碑之上,中俄双语的铭文在光斑中熠熠生辉,无声诉说着那段血火交织的峥嵘岁月:一位异国勇士远渡万里关山,将碧血丹心挥洒在中国长空,以生命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国际主义壮歌。


魏映祥守护库里申科墓。冉孟军 摄


库里申科

库里申科牺牲前1个月写给妻子和女儿的最后一封亲笔信。

异国雄鹰壮烈陨落

1939年,中国天空被日寇的铁翼撕裂。当中国空军仅剩30余架战机苦苦支撑的时候,一道来自北方的钢铁洪流跨越万里驰援。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大队长格里戈里·阿基莫维奇·库里申科,率领DB-3轰炸机编队,降落在硝烟弥漫的成都太平寺机场。

库里申科1903年出生于乌克兰,他的妻子名叫塔玛拉,有一个可爱的女儿名叫英娜。离开苏联时,因情况紧急,他甚至来不及与妻女告别,就匆匆踏上了征程。这位被翻译刘群形容为“山东大汉”的乌克兰人,瞳仁里映着与中国百姓相似的痛楚。

在给妻子的家书中,库里申科写道:“这里的人很热情,我像生活在自己的家乡一般。”目睹日机肆虐下的断壁残垣,他对翻译动情地说:“我像体验我的祖国的灾难一样,体验着中国劳动人民正在遭受的灾难。每当看到日本飞机炸毁的建筑和逃难的人群,我就难过。日本人为什么要来轰炸在大路两旁田里劳作着的中国农民呢?”

拂晓的机场,发动机轰鸣准时划破寂静。库里申科一天的双重使命就此开启:既是空中战神,也是严厉而耐心的飞行教官。他站在“达莎”战机旁,一丝不苟地为年轻的中国飞行员剖析性能、讲解要领。看着他们坐进驾驶舱,脚踏刹车,他才放心进入前舱。落地后,无论多疲惫,他总会细细点评每一次飞行的得失。为了纠正一个降落角度偏差,他带着学员在天空盘旋三四次,汗水浸透飞行服,直到每一个飞行动作都嵌入中国学员的肌肉记忆。短短数月,他与中国战友并肩作战,更倾囊相授,亲手为羸弱的中国空军培养训练出千余名骨干。

在成都经过秘密训练和准备后,1939年9月29日,库里申科带领飞行大队从成都出发,袭击了入侵广州的日军,初战告捷,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同年10月3日,他又亲率9架“达莎”重型轰炸机奇袭了日军占领的武汉汉口机场,大获全胜的消息传来,举国振奋。随后出版的《中国的空军》第27期报道:“日本方面损失惨重,有100多架飞机伤毁,而伤亡的飞行员及机械人员达200多人,油弹库及飞机零件损失无法计算,后由上海运来数千箱以填补损失。”

1939年10月14日,库里申科率领他的神鹰大队再次袭击日军占领的汉口机场。下午2点,在武汉上空与日军的战斗机展开了生死搏斗。据脱险归来的射手回忆,这次空战击落敌机6架。战斗伊始,日军3架飞机扑向库里申科驾驶的领航机。库里申科指挥射手瞄准其中一架敌机猛烈扫射,将其击落,但领航机也遭到敌机的袭击,库里申科胸部和左肩负伤,飞机的左侧发动机被击中,他只好用右侧发动机冲出日机重围,向成都基地返回。飞机掠过湖北宜昌、飞越长江三峡,飞临万州(当时称万县)上空时,机身失去平衡,不能继续飞行。

为保护战机和地面民众,库里申科毅然放弃跳伞,将飞机迫降在万县近郊的红砂碛江面上。飞机尚未沉没时,库里申科叮嘱同机的轰炸员和机枪手脱掉飞行服游向江边,并命令他们记住岸边特征标记,以便将来打捞飞机。而库里申科却因连续作战体力消耗过大无力泅渡上岸,最终被汹涌的浪头卷入了江底,将年仅36岁的生命奉献给了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

岁月回声证英魂

得知库里申科坠江的消息后,万县群众自发沿江寻找。直到11月3日,在距失事地点20多里的下游,一小地名叫猫儿沱的地方,人们找到了英雄的遗体。库里申科的身上,只有一把小手枪、四发子弹、两个弹夹,和他之前入住军委会服务团成都招待所的证章。

1个月后,库里申科的飞机被完整打捞上岸,他用生命守护的战机得以保全。

1939年11月8日,万县政府发布了这样一则布告:“本月9日午前9时在西较场为空军殉难烈士古大队长开追悼会,所有党政军宪警学工商机关团体暨本市民众均应参加以示热烈而慰忠魂。”因战时保密需要,未公布烈士姓名,仅以“古大队长”代称。

11月9日,万县万人空巷,全城按照中国的习俗,为库里申科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几个月后,塔玛拉接到一份军人阵亡通知书,上面写着:“格里戈里·阿基莫维奇·库里申科同志在执行政府任务时牺牲。”但因苏联援华志愿人员的去向当时是保密的,库里申科的牺牲经过和安葬地点,家人并不知晓。那时,塔玛拉才23岁,英娜刚满3岁。

直到1954年,英娜才知道了父亲的下落。英娜的全名叫英娜·格里戈利耶夫娜·库里申科,她的同学中有不少中国留学生。有一天,中国学生朱育理对英娜说:“在中国,人们都知道一位英雄的苏联飞行员,他的姓和你一样。我们早就想问你,你是否是他的亲属?”英娜问过母亲后,激动地说:“那就是我的父亲!”

1957年,为永久纪念,库里申科烈士的遗体被移葬在西山公园内。1958年7月7日举行了隆重的迁葬仪式,曾参与打捞遗体的90岁老人刘海田,再次抬棺相送。从此英雄的墓碑与长江的涛声相依,与园内青松翠柏长青。

1958年10月8日,库里申科的妻子塔玛拉和女儿英娜在参加完周恩来总理举行的国庆招待会后来到万县,与干部群众一道祭奠长眠于此的库里申科,并向万县人民赠送俄罗斯民间特色工艺品北极熊和套娃。1989年4月10日,英娜带着她的女儿阿·维·别列谢多娃再次来到万县,参加了万县地区对外友好协会和万县市政府举行的纪念库里申科牺牲50周年扫墓活动。

2000年9月,库里申科烈士墓园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9月,库里申科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其墓园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014年9月1日,库里申科入选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库里申科烈士墓园全景。黄建桦 摄

小学师生深切缅怀库里申科烈士。侯本艳 摄

市民自发为库里申科烈士扫墓。 付作侨 摄

平凡守护慰英魂

几十年过去了,库里申科在中国的故事并没有结束。

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时,讲道:“抗日战争时期,苏联飞行大队长库里申科来华同中国人民并肩作战……他英勇牺牲在中国大地上。中国人民没有忘记这位英雄,一对普通的中国母子已为他守陵半个多世纪。”

这对母子,就是谭忠惠与儿子魏映祥。

“我外公曾参加了库里申科烈士的追悼会,他常对子女讲:‘一个外国人,为中国人的和平而牺牲,我们要永远记住这份恩情。’”魏映祥说。当时他的母亲谭忠惠在西山公园从事绿化工作,出于对库里申科的爱戴与敬仰,谭忠惠主动请缨为英雄守墓。这一守,便是19年。谭忠惠每日擦拭墓碑、修剪草木,将墓园打理得庄严肃穆。魏映祥回忆,母亲说:“小时候的家就在长江边上,距离库里申科的坠机地点很近,你外公总是提起库里申科的英雄事迹,他觉得英雄的墓园一定要干干净净。”

1977年,谭忠惠退休,却找不到令她放心的接任者。她想将守墓的任务交给儿子魏映祥,并跟他讲了3条标准:场地整洁、花池无杂草、树木生长旺盛。当年只有23岁的魏映祥一开始并不想接班,觉得墓园工作枯燥平淡,自己想去当地的一家工厂上班。但母亲劝他:“平淡的事更需要坚持。这位外国英雄的家离重庆很远很远,在这里没有一个亲人。我们陪伴他,别让他感到孤单。你一定要把墓园看护好,让世世代代的人都来瞻仰这位英雄。”

“别让英雄孤单。”妈妈的这句话让年轻的魏映祥深受感动。从那时起,他接过了母亲的担子。每天清晨,魏映祥像母亲当年一样,从打扫墓园开始,清理墓地杂物、维修墓碑。在魏映祥工作的第3个年头,一位老红军来到墓园担任负责人,他经常将自己亲历的战争故事讲给魏映祥听,让魏映祥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更深的了解。

魏映祥记得,1987年夏天,狂风暴雨席卷墓园,已经退休的谭忠惠担心树木砸毁墓碑,拉上他冒雨查看。两人浑身湿透,发现倒伏的树木紧贴碑侧,于是连夜清理。魏映祥说:“那一刻,我真正明白了守护的意义。”风雨无阻的坚守中,魏映祥也逐渐读懂了母亲的心。

1989年4月,万县地区对外友好协会举行库里申科牺牲50周年纪念活动,英娜带着女儿别列谢多娃前来参加。1958年第一次给父亲扫墓时,英娜还是一位21岁的大学生。1989年再度来到这里,她已经52岁了。带着多年的思念和感激,英娜含泪站在父亲的墓前,哽咽着说:“感谢热情的万县人民,将我父亲的墓园管理得这么好。我们俄语中有一句话叫‘谁也不会忘记’。”

“这条大江从我家乡流过,就在这里库里申科壮烈牺牲,为了赞颂这永恒不朽的生命,江水日夜唱着中苏友好的歌。”万州籍诗人方敬在《库里申科之歌》中这样写道。

英雄陨落,岂曰无声。

每逢周末或者假日,都会有许许多多的人带着孩子来到库里申科长眠的地方,给他们讲一个过去的故事:曾经,有一个外国的英雄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帮着我们打跑了日本侵略者……库里申科虽已离去,但他用生命谱写的国际主义赞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爱好和平的人们,也让中俄(苏)两国人民的友谊,在岁月长河中愈发深厚、源远流长。

(文中部分史料由万州区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提供,部分照片由万州区档案馆提供)
责任编辑:王艺元

关于

头条推荐

热点推荐

新闻高清图集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